八一建军节致敬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代表讲述初心使命

陈新辉 萨妮娅

日期:2019-08-06
来源:人民网
【字体:

八一建军节前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于7月29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模范退役军人报告会,6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代表和2位自治区双拥模范代表讲述了自己“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人生经历,受到各族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报告者用实际行动保持初心、牢记使命,抒写了军营外的新篇章。他们中有退休后在孔雀河两岸育苗种树百万棵的王成帮,有像雄鹰一样接力守护在帕米尔高原的四代军人世家成员龙吉克·卡德尔,有在雪域高原种菜助力脱贫攻坚的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孙超,有在全国全军文艺大赛多次获奖立功、转业后继续用艺术演绎红色故事的黄尧……

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四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请听他们的初心与使命故事。

王成帮:退休种树树成林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王成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供图

“我从来没有忘记入党的初心,我要抓紧时间为新疆绿化做最后的贡献。”83岁的王成帮老人说。

他人在乌鲁木齐,心在天山南,报告会一结束就急着赶回库尔勒。

王成帮,1936年出生在甘肃民乐县一个贫农家庭,20岁时参军,同年又入了党。他说:“离开家乡时,县领导对我说要听党的话,我回答:请党放心!我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上。”

32年军旅生涯,王成帮多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获得五好战士、雷锋式干部等称号。1988年从部队退休后成为库尔勒市园林绿化管理局的一名义务工,在孔雀河两岸植树造林。王成帮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别的事情干不了,我可以种树报党恩!”

他设计出梯级提水方式把孔雀河水引入绿化带,每年节约水费数百万元。库尔勒有一种柳树叫“成帮柳”,是当地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种柳树病虫害少还抗旱,冬季枝条金黄好看。我已经培育了11代、1万多株。”王成帮说。

2005年,王成帮被查出患有肺癌,医生认为只有半年时间了。他说,与其带个骨灰盒回来,不如用这个时间多栽几棵树。他谢绝了组织去北京治疗的安排,继续和大家一起劳动,就这样活到了现在。

退休31年,王成帮植树育苗百万株。今年6月,他坐“人民红号-时光列车”环游了新疆,这是他退休后第二次旅游。第一次组织上安排他去昆明,他待了一天买了些银杏树苗就回来了。这一次,他对喀纳斯之行感慨不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眼前的喀纳斯天蓝地绿水清,就是中国最美的风景啊。”

王成帮在日记里写道:我生命的时间就是为党和人民奋斗的时间。将来离开了,家人要把我的骨灰埋到成帮柳树下。

龙吉克:四代守边跟党走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龙吉克·卡德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供图

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有一个家庭,祖孙四代都是军人像雄鹰一样守护着帕米尔高原,龙吉克·卡德尔是这个家庭中的第三代军人。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我的爷爷把家人召集到一起立下家训:所有子孙后代一定要爱国守边,跟着共产党走。”龙吉克·卡德尔说。

他的父亲卡德尔·阿布力克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在某边防团服役。龙吉克说:“父亲在边境一块石头上刻下这句话:‘守边爱边最光荣,望我子孙守边爱国一辈子!’”

1979年,16岁的龙吉克入伍,也成为一名边防军人。“《冰山上的来客》讲的就是解放军解放我家乡的故事,我不知看了多少遍。”龙吉克说:“永远感党恩,永远跟党走,永远守边防,是塔吉克族群众的共同愿望。”

受他的影响,他的两个儿子阿布都贾米和夏吾古尼先后参军在原新疆公安边防总队服役,又都回到了家乡为村民服务。

“初心不能忘,我们要一代一代把爷爷的家训传承下去,为祖国守好边。”龙吉克·卡德尔说。

孙超:绿满雪域初心红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孙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供图

17岁从河北参军来到新疆,40岁的孙超已经在帕米尔高原工作23年了,现在是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一名民警。

“当兵当到天边边,看到绿色是享受,吃到绿菜是奢侈。”这是当年流传在高原边防的一句话。红其拉甫平均海拔4000米,高寒、缺氧、偏远,是它的代名词。1997年5月,孙超过生日,战友下了一碗菠菜面,他觉得太奢侈,舍不得吃。

他说:“第一次探家,我第一件事就是扑进菜园里大吃生菜,这让我产生了在高原种菜的想法。战友们说,哪天种成了,一定不要忘记拍照告诉大家。”

雪域种菜从此成了孙超的使命。他学习积累了50多本300余万字的资料,写下心得50余万字,终于创造了“万仞冰峰、十亩江南”的绿色奇迹,战友兴奋地起名:雪域江南园。

孙超种成菜后,带领当地群众一起干,塔什库尔干掀起了种植热潮,塔吉克族群众称他“木泰汉”(塔吉克语,精英、专家之意)。

牧民阿不如苏里家里困难,乡政府扶持他管一座大棚,孙超给他送蔬菜种子,跟他讲种菜知识,手把手教他种菜技术。如今,他的大棚蔬菜长势良好,每年收入上万元。

牧民艾米尔夏说:“木泰汉经常指导我,我们家有大棚种植,还开了牧家乐,买了新房和新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尽管有多次机会离开红其拉甫、与妻子团聚,但孙超还是留了下来。“我舍不得红其拉甫,舍不得这里的每一棵绿菜。”孙超说:“我的岗位变了,绿满雪域的初心和使命没有改变、没有终点。如果一定要加个期限,我的答案是:一辈子。”

黄尧:志在红泥育新苗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黄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退役军人事务厅供图

出生军人家庭的黄尧入伍后做过卫生员、护士、文艺兵,18年里获荣誉称号1次、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得嘉奖多次,现在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巴州红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库尔勒市逗花剧社艺术学校负责人。

“走戈壁上高原,到边防进哨所,给战友带去文艺节目演出,是我最自豪的事情。”黄尧说:“排练的苦行路的苦,比起战士们守边卫国的艰辛都不是苦。”

有一次,文工团三十多名战友专程去为一对坚守边防的夫妇演出,这对孤独的夫妇看完演出都哭了,因为很难一下子见到这么多人,就更别说看到专门为他们编排的节目。黄尧说:“我明白了我的职责: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基层的地方去。”

退役后的黄尧选择了“红色文艺”创业,“红泥文化传媒”的寓意就是在红色泥土上植根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基因;“逗花剧社”以传统戏曲为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族孩子心里生根发芽、代代传承。她说:“文艺讲故事接地气,一个小品、一个短剧讲述一段历史,大人小孩子都能记住。”

黄尧参演、导演的作品屡次获奖,小品《达西村采访记》在全国首届“新农村、新文化、新风尚”小品展演中获二等奖;代表新疆参演的小品《达西村的好日子》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

“军人本色刻初心,给了我强大动力。我要不断在红色土壤里培育新苗,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代代传承。”黄尧说。

八一建军节致敬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代表讲述初心使命-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