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学习与交流
  5. 详情

以法治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2023-10-16
来源:《新疆日报》 杨清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新征程上,必须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用法治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法治化轨道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制度的完善需要法治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必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法治化轨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以深远的历史眼光、宏阔的全球视野,洞察古今之变、时代之势,创造性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运紧密相连。以法治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要求。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的宏伟蓝图,更加需要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面对前进道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只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法治轨道,才能推动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才能更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民族工作领域致力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还是外交领域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对世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为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内涵不仅体现在处理民族事务中的依法治理,还体现在把握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治理经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发挥法治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第一,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中。通过立法从上而下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通过执法、司法手段敦促社会公众自觉守法,维护民族团结,通过普法教育及推动新时代的法治实践,实现全民守法。

第二,要用法治对事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社会关系及要素进行有效协调。首先,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把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各民族具体利益结合起来,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既有利于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又有利于保障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的权利。其次,要用法治协调并处理好历史、文化、宗教等社会问题。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善于用法律法规规范宗教事务管理、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妥善处理宗教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踏上新征程更加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突出强调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其价值核心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在党内法规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被载入党章,具体表述为“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宪法层面,序言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这里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正是我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目标。可以说,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需要,也是开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需要。

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路径

以法治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在于将法治思维、法治理念融贯于民族工作和各项工作之中,在具体社会实践中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路径。

一要建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律法规体系。法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规范依据、整合手段和强制力保证。要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立法,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要通过立法、制度建设,不断增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这一共有身份的认同,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二是要用法治维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把完善和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相关法律制度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其次,要把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提高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再次,要把宣传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方式,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三是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设。法治是国际交往最大的共识,是国际共通话语。我们应通过法治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增强“五个认同”,巩固各民族大团结。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以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三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破解全球治理新旧难题、建设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展现大国担当。

(作者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原文链接

以法治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