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人物长廊
  5. 详情

王震:情洒天山系忠魂

日期:2021-07-26
来源:张成
【字体:


在新疆石河子市中心,一座雕像矗立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前,这尊铜像正是这座兵团城市的建造者王震将军。

王震,湖南省浏阳人,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领导三五九旅开展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旗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新疆和平解放后,王震率领10万大军进军新疆,一手抓建党建政、平叛剿匪、土地改革,一手抓经济、社会、文化等事业的恢复与发展,为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这段历史始终被新疆各族人民铭记。

主动请缨进军新疆

1949年3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军长兼政委的王震,在参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时,向毛主席递交率领部队到新疆去的报告:“我们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新疆去!”毛主席问王震:“革命的目的是什么?”王震回答到:“夺取政权搞建设!”毛主席说:“准确地说,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会议期间,毛主席请王震看京剧《红娘》,边看边对他说:“一个戏里缺了哪个人物都不行。这个戏里的红娘很聪明,她会做团结工作。你到新疆去就要当红娘,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间的红娘,为各族人民服务。”并叮嘱王震要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革命精神,英勇奋战,克服任何艰难险阻,解放新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同时,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贺龙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同王震就进军新疆问题进行多次交谈。

王震从华北归来后,先后在第一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和第一兵团二军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传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王震对二军副军长郭鹏说:“我请求前委批准我们到边疆去,你看怎么样?”郭鹏答道:“没问题,如果去西南,那就去西康、西藏;如果在西北,那就到青海、新疆。”王震爽快地说:“对!总的思想是一个,越困难越好,越艰苦越光荣。”为此,第一兵团二军专门作出《关于接受二中全会决议精神的决定》,号召全体指战员“以高度的战斗热情和艰苦精神,准备接受到任何边疆——青海、新疆、西康、西藏去肃清反动残余匪军,推翻一切反动统治,解放和守卫每一寸国土的神圣任务。”

1949年8月26日,兰州战役结束后,按照中央部署,已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王震带领第一兵团翻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张掖,并与第二兵团胜利会师。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国民党新疆军政当局于9月25日、26日宣布和平起义。10月10日,二军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王震在会上作了《关于西北斗争形势、解放新疆的斗争特点与任务》的报告。10月12日,人民解放军由酒泉、玉门、安西地区分别以空运、车运和徒步行军方式,向新疆进发。为了加强对新疆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在二军开始向新疆进发时,指示成立新疆党的领导机关——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王震任书记。

截至1950年3月底,王震率领的部队进驻新疆全境,王震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书记,新疆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奠定屯垦基础的生产建设

王震率领第一兵团进疆后,便投入到前所未有的大生产运动中,在极其困难的自然条件下,艰苦创业、自力更生,1950年1月驻疆部队官兵开荒85万亩,实现部队粮食基本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揭开了新疆大规模屯垦戍边的序幕。

王震发挥南泥湾精神,通过率领十万大军搞生产的实践,不断探索“屯垦戍边”模式。从1951年开始,他带领驻疆人民解放军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先后兴建了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八一钢铁厂、八一面粉厂等十多个工矿企业。同时,为满足农副产品加工和建筑工程的需要,各师、团先后建成了小型发电、碾米、磨面、榨油、轧花、修造、皮革、被服、锯木、砖瓦、陶瓷、印刷等各类作坊76个,初步奠定了新疆工业的基础。到1953年,新疆的工业生产总值已达到1949年的36倍。在王震的直接领导下,全疆部队克服重重困难进行生产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新疆屯垦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命令指出:“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1953年6月,新疆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的命令,将所属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其中生产部队建有军垦农牧团场43个,拥有耕地77.26千公顷。在王震、王恩茂等人建议下,1954年10月,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接受新疆军区和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双重领导,担负起了劳武结合、屯垦戍边的使命,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新疆的长期稳定和后来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培养人才建设新疆

解放初期,王震不仅真心实意请来了涂治、王鹤亭、王恒生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而且从长远建设新疆着眼,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教育。

新疆大学的前身新疆学院成立于1924年,新疆解放时仅有学生379人,是当时新疆唯一的高等学府。王震到迪化(今乌鲁木齐)不久,就到学院看望教职工,提出集中力量办好新疆学院,并请当时的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兼任院长,要求学院贯彻党的“文化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民族团结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使新民主主义的内容与民族形式结合起来”的教育方针,为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各族人民的文教事业培养人才。随后,新疆军区作出决定,从部队节衣缩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积累中,捐赠76.1亿元(旧币),连同政府拨出的63.9亿元(旧币)作为扩建学院经费。王震还调新疆军区骑兵第二十团三千多名官兵承担扩建施工任务。学校建设发展迅速,1952年的在校学生数量达到解放时的5.84倍,其中包括8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

随着军垦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农牧业建设的快速增长,急需培养农牧科技人才。1951年,王震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报告,建议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步兵学校,在此基础上组建农学院。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毛主席还亲自为它取名“八一农学院”(今新疆农业大学)。1952年4月10日,王震亲自前去宣读命令,并且四处求援,登门聘请师资。经过四个月的筹备,新疆八一农学院于同年8月1日开学。八一农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建立的第一所农业类大学。

在王震的推动下,新疆创办了新疆军区工业学校、俄文专科学校、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等一批各类专业学校,这些学校今天已经建设成新疆乃至全国的高水平院校,成为新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

王震始终情系新疆,1953年,他调离新疆后到去世前曾14次回到新疆视察工作,其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古稀之年的他更是先后8次来到新疆考察,为新疆的发展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王震常说“:新疆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对新疆一直怀着深深的感情。”1993年3月12日,王震逝世,按照他生前遗愿,后人将他的骨灰洒向天山山脉,永远长眠天山深处。他对新疆各族人民饱含无限热爱,对这片热土怀有深沉眷念,受到各族人民永远怀念。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王震:情洒天山系忠魂-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