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人物长廊
  5. 详情

为新疆建设广纳人才的王震将军

日期:2020-11-06
来源:张成
【字体:

从古至今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震将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事迹广为人知,展现出广纳人才、重视人才的宏光韬略。在革命战争年代,作家周立波、马寒冰,化学家陈康白,经济学家丁冬放等有名的知识分子都得到了王震的格外照顾,并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在他执政新疆的时候,更是广纳各路贤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疆作出了重大贡献。

进疆路上亲自上阵招人才

1949年3月,在进军解放新疆的过程中,王震就考虑新疆解放后进行建设的问题,以宏达的胸怀、战略的眼光和卓识的远见,招贤纳士,广揽人才。从关中平原到甘肃兰州酒泉,每解放一座城市,他都亲自登台演讲,动员当地知识青年加入部队,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发动部队各级政治机关,派出大批干部吸收知识分子,凡高中毕业参军的,按连级干部待遇对待,这在当时议论纷纷,大家都说是“王胡子的土政策”。有专长的知识分子,他都亲自交谈,给予种种帮助,使那些刚加入革命队伍的专家、学者和知识青年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知识分子像潮水似的涌进了第一野战军和王震将军率领的第一兵团。这些知识分子后来大批随军解放新疆,成为各条战线上建设新疆的重要力量。

在解放宝鸡时,了解到有位曾留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热电专业的专家刘明寰,开办小纺织厂,由于受国民政府的盘剥苛敛之害,纺织厂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王震得知这些情况后,连着三天赶到刘明寰家拜访。刘明寰第三天见到王震时,已经被王震的雄才大略和真诚坦率深深感动。王震同他谈起了新疆,鼓励他到新疆做一番事业。刘明寰说:“我愿意跟你走,可是,我的出身不好,又办了这么个厂。一个资产阶级,不合你们的要求吧?”王震摇摇头,笑着说:“莫要那么多顾虑。出身有什么要紧,你不是一直在读书吗?从上小学到外国留学,一读几十年,办这么个小小的厂子算什么?你是个总工程师啊!即使是资产阶级,也是个小小的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嘛!重要的是你那颗心。心向人民,跟我们到边疆去,为建设社会主义出力,就是我们的同志。我王震说话不骗人。”

刘明寰参军后,王震任命他为第一兵团军工部部长。这个任命使刘明寰受宠若惊,也使其他一些干部感到难以理解,议论纷纷,在背后说怪话、发牢骚。王震对他们说:“你们都是近视眼!人总要有点学问啊!你们好好学习,谁有这个水平,同样给你们师级干部待遇。你们要懂得,子弹打不到的地方,科学知识是可以打到的。”这番话不仅让刘明瞏深受感动,也使一大批知识分子备受鼓舞。

在解放咸阳时,西北工学院23名学生参军,行经武功,西北农学院50多名学生随军西进,兰州解放仅十天,王震又派人组建了“第一兵团新疆研究所”和“第一兵团财经学校”,在解放新疆途中,不仅聘请了大批谙熟财政经济的人才,还招收了近千名大专学生,包括“临洮学生队”浩浩荡荡随军西进。

建设新疆大胆魄力用人才

在新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王震不仅注重招揽人才,还大胆魄力使用人才,让旧时代的知识分子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赞叹。

1949年9月初,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秘密来到刚刚解放的酒泉,同彭德怀、王震等解放军将领商洽新疆和平解放事宜。此时,新疆还未解放,王震就主动向陶峙岳提出集中一批多年工作在新疆,熟悉新疆土地、水利、农业情况的专家,待部队派出的勘察先遣队到南北疆后,出来帮助部队工作。陶峙岳当即向王震介绍了在新疆的水利专家王鹤亭和时任新疆学院副院长的农学家涂治。

涂治在北平参加首届全国政协会议后返疆途经酒泉,王震把他请到兵团司令部来,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王震把部队进疆后的农业发展规划告诉了涂治,涂治非常激动地抓住王震的手说:“新疆广袤的土地,丰富的水资源,从此会得到开发了。如有用到我的地方,我当竭尽全力。”在涂治的建议下,王震充实、完善了原来设想的部队生产计划。涂治又把新疆的水利专家王鹤亭推荐给王震,王震对将去新疆开创农业生产感到无限希望。1949年11月初,王震抵达迪化(今乌鲁木齐)不久,就约见了王鹤亭。王鹤亭在张治中主政新疆期间,1944年受国民政府委派,带领水利勘测总队来到新疆,负责筹建新疆水利局,并担任了第一任局长兼总工程师。1949年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成立时,涂治被任命为省府委员兼农业厅厅长,王鹤亭被任命为水利局局长。

新疆和平解放初期,一些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知识分子,由于历史问题未被信任,没有施展知识才能的平台,王震得知后,从中精心挑选人才,真诚相待,放手使用,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平台,深受知识分子赞叹。王震进驻迪化不久,时值隆冬,市民取暖缺煤,军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为解决燃煤问题,王震到地质部门了解,得知新疆的煤矿质地优良,其中相当一部分可以用作工业炼焦,但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没有开矿经验,又缺乏技术人才,一时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时,王震得知在监狱服刑的地质专家王恒升,曾担任国民党新疆省政府建设厅地质研究所所长时,曾以个人名义给几个国家驻迪化领事送三叶虫化石作为纪念而被判刑入狱。王震进行了调查,认为王恒升可以用。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在押犯人怎么能用?出了问题谁负责?”王震斩钉截铁地说:“王恒升这个人我用定了,出了问题,我负责!我们是共产党员,连一个犯人也不敢用,算什么共产党员?连一个犯人都改造不过来,算什么共产党员?”

为起用王恒升,王震致电周恩来,请求赦免王恒升出来工作。电报发出第二天,周恩来复电同意释放。王震派自己的车把王恒升接来,向他请教,让他为新疆的建设出力。王恒升提出了在迪化开掘六道湾露天煤矿的建议,王震亲自同他实地勘察。不久,王恒升出现在有众多知识分子参加的宴会上,熟悉的人都大为惊奇,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后,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用赞美的声音喊着:“王震!王震!”,无不对王震“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胆识和魄力感到由衷地赞叹。

1951年7月,新疆第一座国营煤矿——六道湾露天煤矿破土动工。不久,王震了解到一个新情况:王恒升对指挥解放军指战员信心不足,再加上个别干部对这个“没有委任状”的“特赦人员”不够尊重,王恒升开展工作有难度。于是王震亲自将绣有“总指挥”的红布袖标戴在王恒升的右臂上,并下令工地所有的官兵必须听王恒升的指挥。王恒升由一个囚徒一跃而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总指挥”。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六道湾露天煤矿建成,满足了广大市民急迫的需要,对稳定物价起了重要作用。在建设这座煤矿中,王恒升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受到人们的赞扬。后来,他调任中央地质部工作,又作出许多贡献。

这些在旧社会受尽权贵冷淡、歧视的知识分子,通过这些亲身感受和目睹生动感人的事件,深深受到感动。也曾陷入困境获得王震解救的王鹤亭,怀着无限感激崇敬的情愫写到:“面对王震同志对我这样的信任和关怀,我就越觉得我在水利工作上的责任重大,决不能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期望,我只有更加认真的做好工作,以此报答。”

王震像磁铁一样,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吸引了一批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除了涂治、王鹤亭、王恒升等专家外,还有水泥专家陆宗贤,纺织专家刘钟奇、应寿纪,植棉专家王桂五,轧钢专家顾遒义等都是王震领导新疆建设新疆的高级参谋,他们为新疆建设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支援新疆真情实意聘人才

王震不仅积极团结解放前就在新疆工作的农学、水利、植棉、纺织、地质、钢铁、水泥、机电等各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外,还到上海请陈毅市长帮忙,聘请人才前往新疆支援建设。

新疆解放初期一穷二白,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王震雄心勃勃,要建工厂,修铁路,没有钢铁是不可能的。这时,上海益华钢厂濒临破产,而该厂厂长余铭钰是留美归国的冶金专家。1951年初,王震通过陈毅邀请余铭钰来疆考察,余铭钰到达迪化时,王震不但亲自到机场迎接,而且亲自安排余铭钰在他办公的新大楼下榻,随后又在小食堂设宴招待余铭钰。王震尊重专家和知识分子,余铭钰已有所闻,但这样高的礼遇和盛情却是不曾想到的。

余铭钰是抱着疑虑来新疆的,他特别关心建厂资金和领导人是否重视,因为钢铁工业是耗费巨资的工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将很难起步,而领导人的重视也至关重要,因为事在人为,领导人的英明与否将决定事业的成败。当王震与他谈话不久,他便首先提出了资金问题。王震马上回答:“资金你不要担心,目前新疆近20万军队的军费国家仍然照发,但这些军费的绝大部分均可用来建设,因为自新疆和平解放那一天起,我们就像当年在南泥湾那样开展了大生产运动,现在许多部队都做到了生产自给或大部分自给,这样大批军费就节省了下来。动用军费进行建设是经过党中央和毛主席批准的,这实际是对新疆建设的一种特殊照顾。以20万军队的军费和全体指战员的生产成果做你的后盾,难道还不能建设一个钢铁厂吗?总之,你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有一条,你必须给我炼出钢铁。”

一番话说得余铭钰顿开茅塞,连忙说:“这个请你放心,你准备搞多大规模?先搞个三吨的炉子如何?”王震笑了:“三吨?那不成了小脚女人!三吨不行,十吨也不行!如果目前搞大型高炉有困难,先搞几个小的也行,但总量不应少于日产150吨,如果能搞到日产250吨当然就更好!”

余铭钰大吃一惊,这个数字别说在一个省份,即使在全国来说也是很大的。不由问道:“你搞这么多钢铁何用?”王震说:“除了一般工农业发展的需要,主要是想在全国铁路大动脉尚未到达新疆之前,就着手新疆境内的铁路建设,而且充分利用新疆与苏联接壤这个优势,争取尽快与苏联中亚地区的铁路接轨,使闭塞落后的新疆与欧亚大陆的国际通道相连接,这样一来,新疆的建设局面就大不相同了。要修铁路,当然离不开铁轨,就目前的状况看,依靠国家供应肯定是不可能的,只能靠自力更生了。”说到这里,王震着重向他介绍了依靠军队发展经济的情况,介绍了正在拟订的两个三年计划,最后还说到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特别是要尽快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现代工业中心,促使各少数民族现代工人阶级的诞生,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各少数民族的社会状况,为发展各少数民族的经济繁荣提供更为有力的政治保证。

王震建设新疆的宏伟蓝图,深深地打动了余铭钰,不但完全消除了之前的种种疑虑,而且唤起了青年时代的理想和抱负。在谈话结束时,余铭钰爽快地对王震说:“好了,什么也不必说了,我决定献出自己的工厂,而且决心举家西迁。我儿子余宣扬也是冶金工程师,我们父子决心为新疆的钢铁工业奉献自己的一切。”为了加快新疆钢铁建设,王震指示有关部门为他们报请国家一级专家待遇,甚至为余铭钰分配少有的苏联轿车乘坐,工作生活上给予许多特殊照顾。

不久,在上海市长陈毅的帮助下,益华钢厂整体搬到新疆,更名八一钢铁厂,余铭钰被任命为八一钢铁厂总工程师。余铭钰全身心地投入钢铁厂的创建工作中。1951年9月17日,八一钢铁厂开工建设,1952年4月30日就有钢水出炉,宣告了新疆无钢历史的结束。

发展新疆高瞻远瞩育人才

王震不但善于吸纳人才,而且高瞻远瞩,从长远建设新疆着眼,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教育。新疆解放初期,根据工农业生产的紧迫需要,王震一面抽调大批人员到内地省区进行培训教育,一面加紧创办各类学校培养所需人才。

新疆学院(今新疆大学)成立于1924年(新疆俄文法政学校),解放时仅有学生379人,是当时新疆唯一的高等学府。王震到迪化不久,就到学院看望教职工,提出要集中力量办好新疆学院,并请当时的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兼任院长,要求学院贯彻党的“文化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民族团结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使新民主主义的内容与民族形式结合起来”的教育方针,为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各族人民的文教事业培养人才。随后,新疆军区作出决定,从部队节衣缩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积累中,捐赠76.1亿元(旧币),连同政府拨出的63.9亿元作为扩建学院经费。王震还调新疆军区骑兵第二十团三千多名官兵承担扩建施工。学校建设发展迅速,1952年学生数为解放时的5.84倍,其中包括11个少数民族800多名学生。

随着军垦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农牧业建设的增长,急需培养农牧科技人才。1951年,王震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报告,建议撤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步兵学校,在此基础上组建农学院。这个建议很快得到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毛主席还亲自为它取名“八一农学院”。1952年4月7日,王震亲自前去宣读命令,并且四处求援,登门聘请师资。经过四个月的筹备,新疆八一农学院于同年8月1日开学。八一农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建立的第一所本科院校,新疆农业厅厅长涂治兼任院长。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

1958年,担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依然心系新疆屯垦戍边事业和塔里木开发建设的人才培养,在他的倡导和关怀下,采用延安办抗日军政大学的办法,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建立塔里木农垦大学,就地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农业方面的人才。1962年,由于经济困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把它调整下马,改为塔里木学校。这时,王震来到塔里木农垦大学,他听到此事后就发火了,马上对随行的兵团领导说:“塔农大的方向是正确的,你们要支持。”并在师生大会上讲:“别人不承认,我承认,我兼任你们的校长,我来帮助你们解决困难。”会后,王震亲笔题写了“塔里木农垦大学”的校牌,并亲自批准拨款解决学校购买图书和教学设备的资金困难,挽救了这所大学。2004年5月塔里木农垦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

在王震的推动下,先后在新疆创办了新疆军区工业学校、俄文专科学校、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等一批各类专业学校,这些学校立足稳疆兴疆的办学宗旨,今天已经建设成新疆乃至全国的高水平院校,成为新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为新疆建设广纳人才的王震将军-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