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团结村

记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新疆大学、莎车县农业农村局驻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团结村第一书记李江河

日期:2022-02-24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李书记,请您留下来继续带领我们增收致富……”

“李书记不走了,他要留下来接着干!”莎车县巴格阿瓦提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邓军强大声喊道。

今年年初,听说驻村已满3年的第一书记李江河要返回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工作,团结村400余户村民给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写信请求“李书记”留任,接续乡村振兴工作。村民舍不得他走,为了这份情,李江河留了下来。

2018年1月,李江河来到团结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后,看到村里的道路大部分还是土路,李江河迫切想要改变。

工作队先后申请资金,对主干道路进行拓宽硬化;绘制、粉刷文化墙;在道路两边栽植树木,安放垃圾桶;安装路灯、入户太阳能壁灯,通过抓点、连线、扩面,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李江河带领工作队员对村头巷尾、房前屋后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引导村民改善庭院周边环境卫生。“我家前院种了苹果树和蔬菜,后院养殖区建了牛圈,养了13头牛。去年种的棉花收入10余万元,今年年底想买一辆家用小汽车。”对村里的变化,村民艾尼·拜克日感慨万千,“ 通过环境整治,村里的路变宽了,灯也亮了,出行方便了。道路两侧绿树成荫,空气中透着清新的花香。”

变化的村庄,折射的是第一书记不变的初心。李江河用1000余张照片记录了团结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说:“这些照片不仅见证着村里的变化,更见证了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


联谊活动(资料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团结村有耕地10792亩,其中棉花地7200亩。为了提质增效,李江河和村“两委”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系,对棉花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引进“中棉所88号”,每亩可增收300至500元。

为促进村民就近就业稳增收,今年6月,工作队和村“两委”筹集资金,利用靠近省道的地缘优势,通过爱心企业捐助,对村里民族团结文化广场进行改造、升级,扩建700平方米“幸福创业集市”,与村里已有的百姓大舞台、夜市、商铺等融为一体,打造“团结村百姓创业一条街”,发展“夜间经济”,摊位由过去的42个增至120个。

同时,通过“文艺演出+夜市”经营模式,“团结村百姓创业一条街”吸引全乡11个村及周边乡镇村民前来经营和就餐。夜晚灯光璀璨,放眼望去,烤全羊、烤肉、麻辣烫、凉皮等美食应有应有;精彩的文艺节目,让游客留恋忘返、赞不绝口。有文艺演出的带动,夜市经营者生意异常火爆。目前,平均每个摊位每晚纯收入在300元以上。


指导种植

“这是工作队为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和转变村民观念,拓宽增收渠道,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全面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李江河表示。

这几年,村民艾尔肯·斯依提在李江河的帮助下,在文化广场旁的商铺开了酒吧,收入大幅提高。夜市开业后,艾尔肯抓住机会争取摊位,在夜市经营烤肉、烤鱼、啤酒、饮料等,今年,艾尔肯家的收入预计超过6万元。“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艾尔肯开心地说。

每逢周六,村里都会举办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今年以来,工作队依托百姓大舞台,开展“新春民族团结联谊”“永远跟党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我们的节日·端午”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民政策宣讲等融入其中,在各族群众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回望四年驻村路,李江河说,是牢记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的四年,是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四年,更是锤炼自我、收获满满的四年。“我们现在从事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广大驻村干部顽强不屈的豪情、患难与共的坚守不胜枚举,我只是做了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做的。多年后回首往事,我们对得起这里的村民,对得起群众挽留我的心意。”这是李江河发自肺腑的心声。(喀什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黎霞 供稿)

幸福花开团结村-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