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笼点亮幸福生活

——记巴楚县委组织部驻琼库尔恰克乡格什勒克村工作队

日期:2023-07-12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沿三莎高速色力布亚路口一路向西,平坦笔直的柏油路,排列有序的核桃园和蔬菜大棚,错落有致的安居富民房尽收眼底,处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很快就到了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格什勒克村。

近年来,格什勒克村实现大变样,村庄美了、产业强了、村民富了。这一切得益于巴楚县委组织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驻村以来,工作队以增加村民收入为目标,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培育小微产业,将格什勒克村打造成了村美、民富、业兴的“示范村”。

美丽乡村,生态宜居是关键。工作队和村“两委”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基础工程,争取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资金800余万元,实施卫生厕所、厨房改造、房屋外墙保温、文化墙、村抗震纪念馆等项目,新建文化广场、设置垃圾集中点、安装太阳能路灯,使昔日的村庄旧貌换新颜。


人居环境整治

走进老党员吾布力·牙库甫的家,沙发、茶几、餐桌等家具一应俱全,厨房的灶台一尘不染,一面矮墙将生活区与种植养殖区隔开。矮墙上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庭院里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

“如今,不仅家中院落整洁,村里也一样,主干道两侧安装了栅栏,栽植了各类花卉果树,还修建了葡萄长廊……”说起变化,吾布力心里说不出的高兴。看着村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了,自豪感油然而生。

上午,工作队组织琼库尔恰克乡格什勒克村小学的学生,来到巴楚抗震纪念馆开展以“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参观活动。活动中,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纪念馆陈列的珍贵实物和资料。每到一处,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展板、实物,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通过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学习抗震英雄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工作队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争取扶贫项目资金50万元,新建“不忘初心”红色教育基地,打造集学习、休闲、娱乐、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一条街”。教育基地内规划党史学习教育文化墙、红色记忆展厅、文化长廊、采摘区、休闲区等多个功能区,配套完善步行道、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村民穆萨·麦麦提有着丰富的农家乐管理经验,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他将自家的农家乐融入红色教育内容,注册“不忘初心”农家乐。旅游旺季,每天有2000余元的收入。

“我们在装修风格上融入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胡杨精神等,绘制反映党的辉煌历史发展进程的文化墙,让农家乐更具特色。游客们在这里不仅能品尝到美食,还能读一读红色故事。”农家乐负责人穆萨一边给客人上菜,一边介绍店里的特色,忙得不可开交。

在穆萨的带动下,不少村民在红色旅游一条街开起了传统美食、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店铺,带动20余人实现自主创业。

美了村庄富了民。工作队与村“两委”通过实地考察、市场调研,组织村民在莎车县荒地镇灯笼合作社参观时,发现灯笼利润高,制作简便,工作队和村“两委”综合考量,决定成立灯笼合作社,带领村民制作灯笼。


制作灯笼

工作队筹集资金40万元,成立巴楚县麟龙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动32名村民在合作社稳定就业。

“我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工作队推荐我到灯笼合作社上班,离家近,每个月还有2500多元的收入,现在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约尔妮萨·亚森开心地说。

现在的格什勒克村,村头巷尾,道路两侧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到处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后,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发展更多富民产业,使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谈及今后发展,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拓说。

(喀什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钟燕矫、高明堂 供稿)

红灯笼点亮幸福生活-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