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党员干部在,我们很踏实!

日期:2024-01-29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这是我们现在的‘家’,很温暖吧!吃的、喝的、穿的一应俱全,地震发生后,村干部和工作队员一直守护在这里,我们心里很踏实。”乌什县亚曼苏乡喀拉苏村村民托乎提古丽·亚库甫感激地说。

在村委会大院,30顶蓝色应急救灾帐篷整齐排列,食品、药品、取暖等物资有序摆放,村民们安心围坐一起,村干部和工作队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作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救援工作,当好群众“服务员”。


党员干部、消防救援人员和志愿者为受灾群众搬运物资。(图片来源:乌什县融媒体中心)

1月23日2时09分,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各村“两委”和工作队不等不靠,立即行动,带领党员干部快速摸排情况、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了!”还在办公室完善村级发展规划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吴辉来不及多想,立刻组织村干部和工作队员成立应急小分队,“我们分5个组,赶紧逐户查看情况;联系各村民小组,看有没有人受伤,每家每户一定要走到……”布置完毕,吴辉带着村干部和工作队员夺门而出,向村民家奔去。

“一组没有人员受伤”“二组没有人员受伤”“三组没有人员受伤”“四组部分牲畜棚圈受损,没有人员伤亡”……半个小时,全村415户摸排完毕,没有发生人员伤亡情况,只有部分村民家的院墙、棚圈受损。

夜间气温逐渐降低,村“两委”和工作队立即将会议室、文化活动室、办公室、宿舍打开,让村民们温暖过夜。

“这里暖和,大家先在这里休息。我们正在搭建帐篷,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起努力……”在尤喀克亚曼苏村村民活动中心,村党支部书记钟海军有序做好村民安置。

地震发生第一时间,村“两委”和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立即把村民活动中心改造成临时安置点。清点村里储备的应急物资,现场搭建36顶应急帐篷,拿出面粉150余袋、大米100余袋、矿泉水200余箱、方便面100余箱,迅速将120余名群众转移至集中安置点,有效防止余震带来的伤害。


村民吃上热气腾腾的抓饭(图片来源:石榴云)

各村“两委”和工作队在乡党委的统筹下,就近就地将村委会、小学、幼儿园等场所改造成临时安置点,配备基本生活物资。截至1月24日下午15时,已改造临时安置点11个,保障村民基本生活。

在阿依丁村临时安置点,村干部和工作队员有序分配、发放救灾物资。“上午刚换的棉帐篷,暖和得很。午饭吃了抓饭,特别香!”村民迪力木拉提·图拉克说。

进入临时安置点后,如何保障群众正常生活成了摆在村“两委”和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面前的头等大事。经过快速商议,村“两委”和工作队将安置点划分为休息区、煮饭区,安排党员、团员志愿者支起大锅做抓饭、煮拉面,并配齐防寒物资和应急药品,让群众吃得好、穿得暖、住得安心。

乡党委在保通畅、保供应、保安全上下足功夫,积极对接消防、医疗、交通、电力等部门,保障群众水电网等供应。同时,组织村干部、工作队员、村民党员等成立志愿服务队,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问询等方式,收集群众困难诉求,建立闭环工作模式,让村民心中安然。

两天时间过去,临时安置点平稳有序运行,大部分村民的生活已恢复正常。“虽然还有余震,但我们住的是抗震安居房,所以很安全,心里很踏实。”村干部打来电话时,村民阿娜古丽·阿卜杜正照常给家里的牛喂草料。

抗震安居房,让群众在应对地震灾害时很从容。新疆全面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在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推进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农村安居房全覆盖。在这次地震中,安居房经受住了7.1级地震的考验,保证了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接下来,我们将组织乡、村干部和工作队员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抚和灾后恢复工作,疏导群众心理压力,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乡党委书记刘莉坚定地说。(阿克苏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徐秀芳、龚如芳、史启发 供稿)

有党员干部在,我们很踏实!-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