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党史资料
  5. 详情

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哈密的历史回顾

日期:2022-08-08
来源:茹先古丽·吾满尔 郝备
【字体:

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哈密,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建党建政,平叛剿匪,发展生产,采取切实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哈密的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篇章。

进驻哈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河西走廊,兵临玉门城下,直叩新疆大门。面对全国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向大西北神速进军的形势,国民党新疆军政要员做出抉择:9月25日、26日,新疆国民党军政当局先后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

新疆解放后,少数反动顽固分子仍不甘心失败,9月28日,哈密发生了驻军抢劫事件。呼图壁、吐鲁番、玛纳斯、阿克苏等地也连续发生国民党起义部队“反水”和抢掠烧杀事件,省城迪化(今乌鲁木齐)也谣言不断,军人抢劫案时有发生。包尔汉致电中央和彭德怀,急切希望“西来之人民解放军兼程来新,以解危局”。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问题早在兰州解放前就有所考虑,并进行了安排。9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前委发出进军新疆的命令。10月12日,人民解放军二军四师和一兵团战车团装甲车营作为先头部队,在二军副军长顿星云的带领下从玉门出发向新疆进发。10月13日下午4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先头部队抵达哈密。哈密各界代表出城10余公里欢迎解放军。14日,在二军军长郭鹏和政委王恩茂率领下,二军指挥所抵达哈密。

解放军进驻哈密后,立即解除了参与“9·28”抢劫叛变官兵的武装,出动兵力救火安民,组织募捐救助灾民和困难群众,慰问各族各界人士和起义官兵。10月15日,哈密西山、天山牧区及镇西哈萨克族群众代表赶着羊只,跋涉数百里路到哈密欢迎慰劳人民解放军。10月17日,二军政治部召开由机关职员、学校老师及各界群众400多人参加的座谈会,军政委王恩茂向大家通报《共同纲领》精神,讲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解放军陆续进入哈密后,又经吐鲁番分二路向南北疆挺进。二军军部在哈密停留13天后,离开哈密。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进驻哈密。

人民解放军进驻哈密,标志着哈密各族人民从此摆脱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开始成为哈密历史的主人。

建党建政

解放前,新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为加强对新疆工作的领导,194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新疆分局。195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准建立中国共产党迪化区委员会,下辖迪化、哈密、焉耆3个行政区。1950年2月,中共哈密地方委员会成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党委兼中共哈密地委,师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关盛志兼任地委书记,师长吴宗先兼任副书记,常委有连承先、王湜、张家树,委员有任书田等同志。

1950年3月,中共哈密专区委员会成立后,十六师又选派了146名指战员组建地委工作机构和哈密、镇西(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三个县的工作委员会。1950年5月、8月和次年的3月,中共哈密县工作委员会、镇西县工作委员会、伊吾县工作委员会先后撤销,分别成立了中共哈密县委员会、中共镇西县委员会、中共伊吾县委员会和中共七角井中心区委(1954年4月撤销建镇)。1952年4月,中共哈密地方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党委不再兼中共哈密地委。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在哈密专区设新疆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下设哈密县、镇西县、伊吾县及七角井设治局。解放军进驻哈密后,着手进行对旧政权的改造和建立人民民主新政权工作,接管哈密专署、各县政府和警察局、法院等机构。1950年1月,“新疆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新疆省人民政府哈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原国民党新疆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尧乐博斯继续留任专员。3月,尧乐博斯叛逃后,由副专员、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组织科长张家树继任专员。10月9日,又改名为“新疆省人民政府哈密区专员公署”,为新疆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950年3月至9月,通过选举产生了各县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各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各级党政组织的建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哈密各族人民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平定叛乱

新疆解放之初,哈密的国民党军政当局虽然响应起义,但极少数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趁解放军大部队尚未进入新疆之机,到处煽风点火、造谣生事、策动叛乱,扰乱人心,破坏和平起义。

1949年9月26日,国民党一七八旅驻哈密县部队中的极少数顽固分子上街撕去拥护共产党、拥护和平起义的标语,扬言要血洗哈密。9月28日,一七八旅旅部及五三三团部分士兵和国民党国防部驻新疆供应总局第三分局、被服厂、汽车二十团的少数官兵发动叛乱。叛乱分子抢劫哈密银行、洗劫商铺、打家劫舍,还杀人放火。沿街有220余间商店和民房被烧,4人死亡。遭抢后的哈密城到处是焦土瓦砾,残垣断壁,居民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条件。

为稳定新疆局势,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提前火速入疆。10月13日,解放军先头部队进驻哈密。解放军进入哈密后,立即命令部队扑灭哈密城内的余火,发动指战员募捐救助灾民。由解放军接管城防、机场,并在哈密留驻了足够的兵力。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在哈密亲自向国民党起义官兵、各族人民群众、知识分子做宣传。

为了团结哈密的起义部队,挽救教育多数,并向全疆起义部队宣传党的政策,人民解放军进入哈密后,确定了“由哈密驻军保证再不发生同样事件;追查首要分子,交由人民审判;失去的东西尽量归还人民”和救助好灾民的处理原则,并没有马上对参与抢劫的官兵采取强制措施,他们仍留驻在兵营。

但少数官兵再次策动兵变,11月18日,驻七角井的五三三团官兵扣留了途经瞭墩、七角井由南疆返回哈密接运解放军的运输车辆和押运人员,在大营房营区昼夜修筑工事,为叛乱内逃做准备。

11月20日,从大营房潜逃出来的五三三团参谋长被解放军抓住,得知大营房要发生兵变,解放军驻哈密部队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并向军部报告。经王震司令员批准,21日晚,我解放军用5个营的兵力将大营房包围。22日,兵团参谋长张希钦由酒泉飞抵哈密,亲自指挥哈密的平叛斗争;下午两点半左右,大营房驻军缴械投降。兵变得到和平解决,被抢去的黄金后来也大部分追回上缴国库。

11月28日,一七八旅驻镇西县骑兵团排长王振华,纠集煽动裹胁部分思乡心切的士兵叛变。30日,镇西县政府和骑兵团团部派工作组带上干粮前往劝抚,参加叛逃的官兵返回兵营。1950年3月,王振华又先后两次纠集反动军官哗变,被活捉正法。

随着哈密社会形势的安定,群众走上街头敲锣打鼓庆祝胜利,组织慰问团,带上慰问品对解放军进行慰问感谢。

人民解放军在平定一七八旅少数反动官兵叛乱过程中,坚决执行党对起义部队的方针政策,坚持“既坚决,又稳重”“先礼后兵”“仁至义尽”“以理服人”原则,教育团结了大多数官兵,孤立打击了少数反动分子,为对全疆的国民党起义部队进行改造整编积累了经验。在平叛过程中,解放军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关心群众疾苦,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

剿灭匪帮

新疆解放前夕,国民党哈密专员尧乐博斯就企图和阿山区(今阿勒泰)专员乌斯满、财政厅厅长贾尼木汗在哈密组织武装叛乱,阻止解放军进疆。由于解放军神速进疆,他们没敢轻举妄动。

为稳定新疆,王震司令员多次派人到镇西县做乌斯满等人的安抚工作。乌斯满口头上表示接受解放军的教育和安抚,暗地里却策划武装叛乱。1949年12月,乌斯满、贾尼木汗在镇西县召开会议,密谋叛乱。会后,尧乐博斯给乌斯满、贾尼木汗等匪徒送去大批物品,资助叛乱。1950年3月19日,尧乐博斯带着家人及部分亲信逃离哈密与乌斯满、贾尼木汗会合,开始武装叛乱。参加叛乱的匪徒有六七千人,枪2000多支,并裹胁了大批群众。

叛乱之初,尧、乌匪帮袭击人民解放军、围攻伊吾县城、抢劫群众财物。4月1日,解放军六军十六师副师长罗少伟在车轱辘泉遭叛匪伏击,除司机被俘外,罗少伟副师长及4名随行人员牺牲;4月6日,四十八团一连连长、副连长带领18名战土在转嘴子抢修被土匪破坏的木桥遭土匪袭击,11人牺牲,7人负伤。匪徒在袭击分散执行任务的解放军和过往车辆的同时,还疯狂抢劫群众牲畜财物。1950年2~5月,仅哈密、镇西两县就遭土匪抢劫277次,死伤群众31人,被抢羊9470只、马682匹、牛430头、骆驼175峰、骡子26匹、毛驴64头。

为剿灭哈密及新疆境内其他地方的匪徒,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社会秩序,新疆军区迅速组织成立了剿匪指挥部,王震担任总指挥,六军军长罗元发任北疆前线指挥。分东西两路大军,开始了以哈密巴里坤县为主战场的大规模剿匪行动。东路军主要由十六师主力和民族军四十团骑兵三营组成,由十六师师长吴宗先负责指挥。西路军主要由十七师的四十九团、五十一团、民族军骑兵团、五军四十团等组成。哈密的剿匪任务主要由东路军负责。

3月30日,十六师根据上级指令,兵分二路,对红柳峡地区之敌进行围剿。4月中旬,解放军消灭大量骨干匪徒,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3万多头(只)牛羊。乌斯满带领残部北窜纸房、黑山头地区,尧乐博斯则率残部600余人东窜小柳沟、前山一带。

同日,伊吾县原县长艾拜都拉按照尧乐博斯的指令,纠集700多名匪徒围攻伊吾县城。守卫伊吾县城的四十六团一营二连在副营长胡青山的带领下,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毫不畏惧,奋起反击。叛匪诱杀了二连派往淖毛湖、下马崖执行生产任务的25名干部战士,破坏、封锁伊吾通向哈密和镇西的道路,割断了伊吾对外联络的电话线。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二连全体指战员与县工委成员一起,英勇顽强,沉着应战,浴血奋战40个昼夜,打退了匪徒的7次猛攻和无数次骚扰,粉碎了敌人“三天拿下伊吾县城”的梦想。5月3日,四十六团团长任书田带领三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连再次增援伊吾,他们打退匪徒的沿途阻击,于7日下午与坚守伊吾的二连会师,伊吾保卫战取得胜利。二连先后被六军和第一野战军授予“钢铁第二连”“钢铁英雄连”光荣称号。

到1950年7月底,哈密境内大规模的剿匪战斗基本结束。在4个月的剿匪战斗中,我人民解放军毙伤匪徒446人,俘虏匪首贾尼木汗及以下匪徒1514人,尧、乌两大匪首逃往甘肃境内。在剿匪过程中,剿匪部队始终贯彻执行“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依靠和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方针和优待俘虏政策。剿匪部队还按照上级“把党的民族政策带到天山里去”的指示要求,利用各种机会同被胁迫进山的牧民进行联系,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揭露尧、乌叛匪的反动面目。

解放军每到一地都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关心群众疾苦,保护被裹挟群众的财产。在党的政策感召下,参与叛乱的原国民党哈密副专员阿通拜克等先后归降,被胁迫的近2万名牧民和叛乱者陆续回到人民怀抱。这极大地孤立和打击了顽固不化者,减轻了剿匪部队的压力,加速了平叛进程。

剿匪的胜利,使长期危害哈密的匪患得以消除,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安定了哈密的社会秩序,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

发展生产

六军十六师进驻哈密后,根据中央关于进疆部队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工作队的指示,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不但进行平叛剿匪斗争,还抽出人员参加地方生产建设。

1950年2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发布生产命令,要求驻哈密的十六师开荒播种1万亩,下半年蔬菜、燃料自给。十六师驻军开荒生产,当年收获粮食60万公斤,年终牲畜存栏9901头(只)。

1951年春,十六师组织2000多名干部战士在哈密县东石城子与二道湖之间进行水利会战。他们发扬南泥湾精神,忍受着酷暑、劳累、饥渴,战斗在开山凿石的工地。1952年8月,全长32公里,可灌溉6万亩农田的红星一渠竣工。1953年又修建了全长37.4公里,可灌溉2.7万亩农田的红星二渠。

在兴修水利的同时,十六师还大力进行开荒造田。1951年,在伊吾保卫战中被誉为“钢铁二连”所在的一营仅用一年时间就在淖毛湖开垦荒地5000亩。十六师的指战员在1952年至1954年三年时间里,在哈密县先后建成了红星一场、红星二场、红星三场,在镇西县建成了红星三农场(后改为红星一牧场)。

新疆和平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六师在哈密进行的大生产运动,不仅解决了给养问题,减轻了地方的负担,还带动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传承精神

为纪念在革命战争年代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后剿匪战斗中光荣牺牲的先烈,1951年7月,十六师建造了烈士陵园和纪念碑。纪念碑高约10米,上刻王震、张宗逊、张邦英、甘泗淇、罗元发等领导人的题词和长篇碑文,以及319名烈士英名录(其中副师长1人,团级干部3人,营级干部21人,连排级干部92人)。1979年,重修烈士碑和陵园。烈士纪念碑,有台阶6层,象征着六军;碑高16米,象征着十六师。1983年,哈密烈士陵园正式开放。2014年,新建哈密烈士陵园,主要由烈士纪念碑、罗少伟纪念碑、烈士合葬墓、烈士纪念展馆构成。2015年,罗少伟烈土墓、跃进村16名烈士墓以及吾尔达村183座零散烈士墓骨灰安葬入烈士陵园。

如今,每逢清明节、建党节、国庆节和烈士纪念日,人们都会来到哈密烈士陵园和伊吾县烈士陵园祭奠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军史学习、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

(作者单位:中共哈密市委党校)

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哈密的历史回顾-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