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学习与交流
  5. 详情

新疆社会科学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交流文章汇编(上)

日期:2022-12-22
来源:新疆日报
【字体:

编者按

12月4日,新疆社会科学界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研讨会上,我区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提法、新要求、新思想、新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论阐释。为帮助全区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实质,现将研讨会交流文章进行汇编,分上下两期在理论学习版刊登,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需要。


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

新疆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丁守庆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使命任务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主题,既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生动实践,又是踔厉奋发新征程的政治动员,意味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新的赶考之路,将以更加豪迈的守正创新姿态,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

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个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现代化是时代方向、世界潮流,中国不能缺位、不能落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同步而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摆脱历史被动、赢得远大前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二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在“一穷二白”条件下搞工业化,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扩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造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又贡献于世界和平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逻辑。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跨越式发展典型样本。积极融入全球化、坚定保持自主性,凭借劳动创业释放后发优势、依靠创新驱动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由努力赶上时代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一是规范我国现代化标准,反映本质和方向。造福全体中国人民、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崇尚生态文明、促进世界和平。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国有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权利。二是展示我国全新现代化形象。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迷思,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科学理论的全部意义在于运用。党的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内涵和特征属性的理论阐述,承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念思路,呈现我们党对新时代新征程崇高使命任务的规律性认识。鉴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世纪疫情持续侵扰背景下,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把理论自信变成行动纲领,要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个全新论断的重大意义所在。

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讲到九个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表明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于主体自觉的实践导向,表明把党的十九大所阐述的新时代的理论意志和实践意向赋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定信念和必胜决心。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规划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面、立体的现代化。我国之所以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路程,经过四十余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尤其是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都是源自于党中央的战略思维和系统谋划、得之于我国制度定力及其保障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笃诚实施。

谋定后动、接续奋进,是新中国赢得历史的秘诀,也是开创未来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要有远大的规划、争取用几十年时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1953年起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我国现代化建设走上了按国家发展计划或规划、分阶段有步骤稳健行进的路子。战略谋划和系统设计,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接续推动现代化的战略抓手。这种方式方法的持之以恒及由量变到质变的显著功效,在引发西方惊叹之余,也是他们无法企及的。从我们党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两步走”战略,到改革开放提出“三步走”战略,再到面向新世纪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呈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接力跑”图景。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进一步确定分两个阶段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规划了“十四五”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一步全面规划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这个“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施方案,是铸就历史丰碑的时间表、路线图。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遵循

党的二十大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身是一项全新课题,需要克服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当前,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有的甚至呈现长期性、集聚性、叠加性,势必要求强化战略应对、力争战略主动,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防控化解危机能力,绝不让“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迟滞或中断我国现代化进程。

党的二十大强调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五个坚持”重大原则,贯通“理论—纲领—方案—行动”的实践逻辑,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就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统筹本领、增强斗争能力,敢于担当、善作善成,如期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任务。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艾比·沙拉木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二十大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新时代十年来,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实践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所在。

思想的力量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我们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不断巩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任务包括,“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实现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和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至关重要,关键在于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将继续引领我们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风险挑战,才能为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我们党在新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校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党校要切实发挥好党校主渠道、重要阵地作用,科学优化教学布局,及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纳入教育培训计划,大力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不断强化各族各级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思想理论工作平台作用,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更宽视野开展学理性研究阐释,多出、快出有价值、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准确把握“三个务必”的三重逻辑

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教授 彭无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新要求,有其科学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个务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分析党在新时代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新的伟大实践,形成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的丰硕理论成果。

“三个务必”集中体现了群众史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生动阐释。新征程上,要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立场,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三个务必”贯穿着唯物论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重大论断,正是基于对新时代十年来我们经历的“三件大事”、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伟大变革的深刻总结,基于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审时度势、客观分析,为我们党持续焕发顽强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提供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导。

“三个务必”是对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在“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时,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这是对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新时代党拥有强大战斗力的本领要求。

历史逻辑: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把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从历史维度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创造性地回答新的伟大斗争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从始至终的宗旨坚守、历久弥新的优良作风。“两个务必”为我们党在即将执政条件下推进国家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则给出了我们党如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闯关夺隘、破浪前行的时代答案。

百年奋斗历程彰显着党的为民情怀与使命担当。“三个务必”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深刻揭示了百年大党自始至终的为民情怀、优良作风和担当作为,其中也蕴藏着我们将来必定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更为谦虚地对待所取得的成绩,更为谨慎地分析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接续百年奋斗路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应对严峻复杂风险挑战的历史经验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保持党的昂扬斗志、发扬斗争精神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实践逻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根本要求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实践和创新。“三个务必”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以大党的清醒和坚定奔赴新的赶考之路。赶考永远在路上,务必要始终保持冷静和清醒。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时刻牢记党最大的清醒就是要牢记初心使命、牢记性质宗旨,描绘好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

以更高的政治标准护航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三个务必”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使命任务,集中体现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新、更高标准的政治品格和要求。要围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根本要求,不断践行“三个务必”的政治品格;要在实践“三个务必”的过程中,加深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准确把握“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原文链接

新疆社会科学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交流文章汇编(上)-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