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学习与交流
  5. 详情

用红色文化“软实力”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硬支撑”

日期:2023-03-06
来源:陈鹏飞
【字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提出的重大论断。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推动各族人民共建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过程中,离不开正确的方向,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领。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先进文化。加强对新疆红色文化的研究阐释,运用好全区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新疆红色文化的孕育与发展

(一)新疆红色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新疆的革命、建设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37年4月,陈云等人受党中央委派来到新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援接西路军左支队,建立我党我军最早的特种兵学校——新兵营。抗战时期,新疆作为全国抗战的重要后方,全疆各族人民在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带领下,发起募捐献金、募集寒衣、“文化劳军”、鞋袜劳军、献机、献马运动支援抗战前线,修建和保障国际援华物资交通运输线,为推动新疆社会政治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1943年,党代表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中共党人在与新疆反动势力的斗争中英勇牺牲。1949年6月,中共中央为阻止帝国主义势力把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的企图,派邓力群进入新疆伊宁,建立了“力群电台”,最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决策和周密部署下,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新疆和平解放后,为摧毁旧制度,建立新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慎重稳进进行了减租反霸、平叛剿匪、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为迅速恢复和发展新疆经济,驻疆人民解放军响应中央军委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兴修水利,发展工业,建成了八一钢铁厂、苇湖梁发电厂、七一棉纺厂等一批现代工业企业,为新疆现代化工业奠定了基础。1952年,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军委关于部队集体转业的命令》,新疆军区所属部队中第一兵团二军六军大部、五军大部、22兵团全部,被编成生产部队,成为后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58年,于田县翻身农民库尔班·吐鲁木要骑着毛驴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迅速传遍全国,成为新疆人民永远心向党的历史缩影。

此后20年,新疆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取得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建成投产、兰新铁路和新藏公路修通运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等耀眼成就。这期间,为保卫祖国领土,捍卫民族尊严,不仅有身负重伤仍然以身躯排雷,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罗光燮,也有为扭转战局,主动吸引敌人火力英勇就义的司马义·买买提,还有为救战友无畏牺牲的孙龙珍,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的为国守边的壮丽之歌是全疆各族儿女扎根边疆、卫国戍边的生动历史写照。“文革”期间,全疆各族群众坚持生产,动工新建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建成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输油管线。交通建设也取得突破,动工兴建独库公路、中巴公路、青新公路、乌鲁木齐到库尔勒的南疆铁路、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等。

这些成为了新疆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重要见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历史支撑。

(二)新疆红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奋力谱写红色文化新篇章,带领全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改天换地的伟大精神。1986年,阿克苏地委为根治风沙危害,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每年春季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连续建设18年,完成造林面积140平方千米,建成了柯柯牙造林绿化工程,形成了“自力更生、团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柯柯牙精神。1999年6月,自治区党委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陆续建成乌鲁瓦提水利工程、兰新铁路复线、库尔勒到喀什的南疆铁路、世界级第一、二条沙漠公路、吐—乌—大高等级公路、“西气东输”工程及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和南疆防病改水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推动全疆经济建设、文化交流、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和促进边疆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自治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激扬强劲,新时代新征程奋勇争先建功立业的精气神不断提振,在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实践中所传承的新疆红色文化,通过良好的文明形态和实践效果,为现代红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基础。如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不断践行的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以凝聚人心为根本,扎实推进团结稳疆、文化润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优化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涌现出“最美母亲”阿尼帕·阿力马洪、“人民楷模”布茹玛汗·毛勒朵、“老旗手”沙勒克江·依明、“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党徽大叔”阿不都加帕尔·猛德、千里驰援救助和田断臂男孩等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不断巩固,全区呈现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二、新疆红色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新疆红色文化有着鲜明的爱国主义底色,是激励全疆各族人民不畏艰险、攻坚克难、持续奋斗的精神动力。新疆红色文化蕴含着对伟大祖国的真挚情感,蕴含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这些爱国情感在新时代的传播,必将鼓舞全疆各族群众将自己的爱国之情转化到建设新疆的实践中来,转化到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富强的奋斗中去,进而强化全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二)有助于强化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新疆地区自古就同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在长期的交往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新疆红色文化的传播,能够向全区各族群众展示在争取国家和民族解放的道路上全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的奋斗事迹,可以展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疆各族群众手拉手、心连心走向富裕的故事,对提升全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具有积极作用。

(三)有助于强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新疆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在吸取中华文化精髓的同时又不断注入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时代内涵。新疆红色文化的传播,能让全疆各族群众体悟到中华文化历史沉淀中的传统智慧和精神追求,对于强化全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想文化侵蚀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有助于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坚实基础。新疆红色文化所展现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疆各族群众争取国家独立,走向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新疆红色文化的传播,可以持续不断地向全疆各族群众讲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提升全区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更加坚定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五)有助于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新疆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共同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形成的重要共识。新疆红色文化包含着全区各族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有助于全区各族群众深入理解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才能团结凝聚各族群众,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三、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加强研究阐释,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形”可依

凝聚新疆各族人民的价值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加强新疆红色文化研究阐释工作,增进共同性、尊重差异性。一要深入研究阐释新疆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努力发掘、强调全区各民族文化中的共同性;二要挖掘全疆各族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全区各民族文化中的红色文化精神,熔铸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三要繁荣新时代新疆红色文化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共铸全疆各民族当代的共同文化。通过研究阐释,在思想上提高全疆各族群众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于全疆各族群众的心中,让各族群众在体验红色文化时“有址可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做”。

(二)挖掘红色故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感”可悟

积极收集和整理红色故事素材,进一步开设人物故事库、历史事件故事库、文物故事库、遗迹遗址故事库等类别,进行收集和制作,用于不同的传播场景,让各族人民在感性事实中点亮理性精神,在诵读经典中获取情感共鸣,在沉浸状态中升级体验,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变化。充分发挥“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指导作用,“三个离不开”高度概括和凝练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新疆和平解放的故事、抗战时期各族人民踊跃捐款捐物和保障国际交通线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南疆铁路和独库公路修筑中涌现的先进人物故事等都可以成为“三个离不开”指导下的典型事例。

(三)重视情境体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效”可见

在开展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格外重视情境与群众原有知识经验的结合,让群众调动自己的认知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出台了很多新政策,新疆的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政策和成就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制作红色文化传播内容的源头活水。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细微变化入手,不断挖掘和传播新的“红色故事”,让各族群众感知新政策给自己、给民族、给家乡带来的变化,激发他们更为全面、深刻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国家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兴趣,进而发自内心认同“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是好的、是管用的,是必须始终坚持的”。

新疆红色文化是鲜活的历史教材,传承新疆红色文化、继承红色基因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选择。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既要深入挖掘新疆红色文化的积极效用,更要将其中的优秀内涵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彰显新疆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用红色文化“软实力”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硬支撑”-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