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聚焦党史
  5. 详情

“两个确立”: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根本保证

日期:2023-02-02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顾华详
【字体: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国泰民安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体安全的综合体现,包括领土领海领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信息、资源、能源、生态、军事以及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从我们党百年历史经验来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迫切需要从“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视角研究“国泰民安”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显著不同于其他政党,根本就在于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把保证国泰民安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百年奋斗,今日中国总体安全大局持续稳定,国泰民安拥有更加坚实牢固的基础。虽然平安、和谐、稳定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亮丽国家名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现代世界国际关系呈现为不断体系化整合又不断冲突分裂的反复振荡趋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绝、俄乌冲突持续引发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国际国内各类风险叠加、联动、传导、共振效应可能增强,也给我国总体安全大局带来更大压力、更多挑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国家政治安全为根本,高标准高质量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必须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体现到履行职责使命、保障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来,切实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神圣使命中展现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捍卫“两个确立”,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夯实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思想理论根基

(一)“两个确立”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的理论指导

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与科学理论指导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一贯强调领导核心的重大作用、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本质特征。构成百年中国道路的制度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回望党的百年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百年箪路蓝缕中,正因为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放在理论和实践的主导地位上,才保证了我们党从苦难走向辉煌,持续取得伟大胜利。因此,捍卫“两个确立”,根本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维护党中央的核心与权威不动摇的历史选择及现实需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关键时刻,《决议》发布“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宣言,为我们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和坚强的领导保证。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观点。“两个确立”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是新的伟大实践的必然选择、是保证我们党沿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前进的指路明灯。“两个确立”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根本,并且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既是对党的历史经验深刻昭示的回应,更是党心、军心、民心的众望所归。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切实把“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感悟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

“两个确立”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主心骨”和“指路明灯”,这在理论层面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力的显著标志就是形成政治核心和思想领导,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突出表现。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必须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党取得更大的胜利,取得战略上的主动,都离不开领导核心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正确引领。领袖的核心力量在保证政党、国家健康运行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恩格斯1872年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时,在《论权威》中深刻阐述关于树立“权威”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时就特别强调,“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恩格斯曾在批评妄加非议权威和集中行为时强调,“说这种话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只不过是口头革命派。”列宁也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他强调:“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他特别强调党的杰出领袖对党的意志统一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提出:“造就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保证了中国革命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反复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维护中央权威的重要性。1943年10月,毛泽东指出,“实行一元化的领导很重要,要建立领导核心”,强调领导核心只能有一个,避免政出多门。“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决议》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拥护核心、紧跟核心,是党员的政治权利与义务。评判党员政治上是否合格,关键就看其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是否坚决做到维护核心、维护权威。在历史层面上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引导全党维护和拥护公认的核心领袖,确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实践层面上反映中国共产党推进民族复兴的客观要求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是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要求,更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

(二)“两个确立”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的根本保证

“两个确立”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与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而能够在各种思潮交锋激荡中,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在世界风云变幻中,确保党的事业不迷失方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战胜无数前所未有的风险、困难和挑战,使得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党的百年奋斗史充分证明,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加强党的领导,党的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得不紧密,对革命形势的艰巨性、复杂性估计不足,缺乏经验,未能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领导中国革命实践的坚强核心,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屡遭失败厄运。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之后,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了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的结论。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强调党的领导核心的同时,我们党还进一步强调了党的团结。1954年,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就专门强调,“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1957年,毛泽东同志针对国内出现否定党的领导的动向,进一步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胜利”。1980年2月29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把“全党服从中央”作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首要条件”。这是我们党系统总结党的历史教训和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之后的历届党的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坚持并发展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革命性锻造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最宝贵的重大政治成果。

(三)“两个确立”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的行动指南

切实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的生动实践之中。“两个确立”为维护中国特色国家政治安全、保障国泰民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是确保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我国正处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期,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应对内外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面临的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泛、维护稳定的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繁重,我们必须坚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和拓展我们党关于国家政治安全、国泰民安问题的理论视野和实践领域,丰富我国的国家政治安全、国泰民安的内涵和外延。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看,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以史为鉴,担负起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的重任,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确立”,自觉而坚决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涵养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确保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深悟透、学懂弄通,真正学出信仰、学出担当、学出情怀,切实增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确保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的实际行动。自觉以主动担当的精神、政治忠诚的初心、开拓创新的勇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而精准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精准落实党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作,聚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大幅度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持续巩固和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有序的法治局面,不断战胜危害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重大风险挑战,以新气象新作为持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成就。

二、捍卫“两个确立”,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筑牢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法治基础

(一)坚持以“两个确立”引领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

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重点。考察中外历史不难发现,国家政治安全与国泰民安实际上是一对互为前提与基础,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又相互协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国家政治安全没有保障,也就没有国泰民安;没有国泰民安,国家政治安全自然也就危机四伏。《决议》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了国家政治安全与国泰民安的历史规律。国泰民安,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执政者和老百姓最普遍、最持久的追求。国家政治安全即政治主体不受国内外因素侵害和威胁,是国泰民安的前提和根本;国泰民安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全面客观反映,是保障我们党政治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坚强后盾,是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强大战斗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固基石与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充分证实,“国泰民安”是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平稳健康、和谐稳定、风清气正的综合体现,是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的基础,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最根本的体现。因此,必须完整、准确、全面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定不移地践行“两个维护”,把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作为国泰民安的首要政治任务,持之以恒加强政治建设,夯实国泰民安的思想理论基础。

平安中国建设应牢固树立国家政治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国家政治安全是“国泰民安”的基础,是保证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的重点。持之以恒把牢政治安全这个核心,必须基于日趋复杂的国际及地区安全形势、日益上升的全球性威胁挑战的现实,坚持把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作为国泰民安的首要政治任务。加强政治建设,持续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推进,强化战略思维和总目标意识,突出国家政治安全的首要位置;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持续强化守卫和平的防护盾;未雨绸缪,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恐怖、反分裂斗争,持续深入打击“三股势力”;深化国际合作,实现国际国内联合行动,深化边境管控、去极端化、网络反恐、跨国犯罪等多领域的合作联动,共同筑牢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防护网,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风险与危机的能力,以善于斗争和勇于斗争的主动作为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下一步要以保证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为主线,聚焦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目标,持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坚持锻造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的忠诚干净担当的法治铁军,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发展和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矛盾风险。

坚持依靠斗争战胜平安中国建设面临的一切风险挑战。面对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挤压我国生存与发展战略空间的现实,我们必须以《决议》明确的“两个确立”为指导,坚决反对西方强权势力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对“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法作出的基于强权政治逻辑的解读,并用这种源于西方特定国际政治语境的所谓国际规则,以“改造”“围堵”“囚困”和“规锁”等方式压制中国的行为,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法治精神和国际秩序。面对北约持续强力推进东扩的战略企图,我们必须果断丢掉幻想,以敢于斗争的勇气、敢于胜利的智慧有效克服重大阻力、应对重大挑战,解决重大矛盾、抵御重大风险;特别是面对乌克兰危机和西方社会持续对俄罗斯实施全方位制裁和压制、美国进一步推动俄乌战争升级、图谋全方位和极端化遏制我国的霸权主义行径,我们必须以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克制强敌、化解风险,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刻把握国家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问题,努力在“危”中寻“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持续以捍卫和平、促进发展、维护公平、追求正义、实现民主、保障自由为目的,以强作风、遵法治、重落实、提效能为导向,努力“形成规范话语,引领规则创新;回应规范需求,推进国际法治;展示治理特色,强化国际共识;服务大国外交,助力法律斗争”购的平安中国建设大环境,充分激活国内国际规则的有效性,矢志不渝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持续积极在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中劝和促谈,引领和提升国际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更加平衡包容的发展,以高质量的法治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确保国家政权、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持续夯实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

(二)坚持以“两个确立”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

捍卫“两个确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特别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最显著政治优势。我们党每逢重要历史关口都要深入思考、全面回顾、系统总结历史,抗战胜利的最后关头,形成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大潮涌起推进改革开放之时,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党的事业继续发展提供了智慧和力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着眼于“提高全党斗争本领和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总体擘画,为应对国家政治安全风险挑战提供了历史经验的启迪。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错综复杂的国内外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因此,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全党必须坚持以“两个确立”引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努力引导广大党员自觉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成效转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武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不懈引导社会各界代表人士持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理论、情感的认同,保持与中国共产党的同心同德、同力同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共同维护者,凝聚起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磅礴伟力。要高度警惕涉访涉稳风险,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点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烦、最怨、最恨”的突出问题,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大限度争取人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政治安全根基稳固、国泰民安基业长青。

坚持以“两个确立”厚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增强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向心力。党的领导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有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成功应对无数国际国内重大风险挑战,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创造出经济高速健康发展、社会长期和谐稳定“两大奇迹”。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波请云诡的挑战,历史的经验启示我们:必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把“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落到实处;坚持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工作优势,建立健全横向构筑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善治共同体,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两个确立”凝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力量,确保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越是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就越要坚持“两个确立”不动摇,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全面准确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政方针、精准部署推进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重大战略及工作措施。坚持以“两个确立”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让人民群众成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最广泛的参与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坚持以“两个确立”优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环境,夯实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坚实社会基础。政治安全、国泰民安是国家安全的命脉根基,人民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宗旨、政治安全是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厚根基、国泰民安是追求国家利益至上的基本准则,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型、廉洁型、服务型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协调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和便民服务系统集约建设,更为科学合理地配置责权利,打造公平普惠、智慧便捷、泛在可及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坚持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抓起,主动接受人民监督,顺应人民群众最普遍的需求,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效的根本标准。良好政治生态是保证我们党发挥核心领导力量的关键所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必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不动摇,坚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摆在突出位置,确保正气充盈、政治清明。坚持以优良的政治生态引领社会生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境内外各种渗透破坏、污名抹黑等危害国家政治安全、影响国泰民安的活动,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深化“打网破伞”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纪法协调联动机制,依法依纪惩处涉黑涉恶腐败分子,不断优化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保障新时代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稳如泰山。

(三)坚持以“两个确立”引领反恐维稳和去极端化的法治实践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首要任务,建设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大历史责任,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是维护政治安全一刻不容放松的行动自觉,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大战略任务。因此,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健全反恐维稳法治,善于把握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风险演变规律,坚持综合运用好统筹联动、堵疏并举、标本兼治、有的放矢、精准施策等措施有力有效防范应对国家政治安全风险,确保牢牢掌握防范和应对的战略主动权。坚持以更高站位、全局视角、整体思路审视谋划好反恐怖工作,聚焦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目标要求,着力铲除境内暴恐滋生的土壤,重点是固化成功经验,形成反恐和去极端化的长效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巩固深化成果;强化战略谋局,细化战术措施;注重整体效果,强化重点攻坚;优化纵深推进举措,促进创新突破;积极转化政治优势效应,推动整体成效拓展升华;在强化整体支撑保障上持续发力,在提升齐抓共管整体合力和综合实效上下功夫;主动适应常态化法治化变化需要,努力形成多方一体和打防管控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坚持着力防范化解境内外各种涉恐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遵循不断把反恐怖斗争向纵深推进的要求完善法治,引导、规范、促进相关方面更加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恐怖主义,不断提升反恐怖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持续巩固和拓展中国反恐怖斗争的法治成效,夯实国家政治安全的基础,为保障国泰民安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法治和社会环境。

深入推进反恐和去极端化,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点。疫情背景下的国际反恐和去极端化面临新挑战,各国将抗击疫情作为首要任务,反恐优先地位有所下降;“伊斯兰国”将全球危险转变为地区机会,利用国际社会集中精力应对疫情之机伺机反扑,谋求复苏迹象明显;美、德等发达国家相继爆发白人至上恐怖袭击,西方极右恐怖势力再次泛滥。当前冲国反恐怖斗争仍然面临国际国内的严峻风险挑战,有效封堵境外爆恐和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破坏活动,严厉防范境外“三股势力”回流,扎实铸牢“防回流和防派遣”的安全防控网络任务繁重。确保新形势下的反恐怖工作卓有成效,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实现路径,切实把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体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反恐怖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中,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深化对治国理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确保反恐怖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力打好反恐防恐“组合拳”,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忧患意识,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着力在“打早打小打苗头、防微防渐防端倪”的预警性、超前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见成效,确保有效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捣乱破坏活动,主动防范抵御“颜色革命”,从根本上斩断其伸向国家政治安全的“黑手”,确保及时精准有效粉碎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图谋,保持社会大局持续长期稳定。

精准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是将风险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的关键。新时代,国家安全风险形势严峻复杂,特别是国际国内反恐维稳斗争仍然激烈,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国泰民安,必须把反恐维稳斗争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为切入点,以切实增强全民国家政治安全法治意识为关键点,以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为根本,以保证国泰民安为宗旨,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以维护人民权益、反映人民愿望、体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以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为主要方式,系统化地完善保证国家政治安全的领导体制,健全保证国家政治安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强化国家政治安全法治实施与国际合作,确保反恐维稳斗争得以依法持续深入推进。坚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方略,围绕决不让来之不易的稳定形势发生逆转的目标要求,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目标,牢牢把握新时代反恐怖斗争的新任务新要求,推进反恐维稳的法治实践不断深入,促进去极端法治化的制度措施不断完善,重视强化重点地区的安全保障工作,更加注重统筹实施好“去极端化”的防御、歼灭、攻坚、持久和网络意识形态等战略战术,注重构建统筹资源、依法防范、上下衔接、责任明确、区域协调、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系统化、整体化的极端化风险防范治理工作新格局,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有效治理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有力有效化解、防范、遏制国家政治安全风险。坚持在消除存量风险和管控增量风险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切实发挥好“去极端化”的专业化、法治化、社会化和智能化力量的作用,善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境内境外两个战场,采取堵疏并举、综合性和突破性措施并用,构建隔阻国家政治安全风险的“防火墙”,既要防止境外“三股势力”的风险向境内传导和倒灌,也要防止境内“三股势力”的风险受境外不稳定因素影响而变异升级。通过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创新境内境外、网上网下一体化打防管控的处置模式,整合各系统资源,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构建智能化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智能化的国家政治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深化反间谍专项斗争,依法防范和遏制渗透破坏活动。坚持标本兼治,加强战略谋划,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完善斗争思路策略,重在防范和处置暴恐风险,积极深化“境外清源”行动,坚持凡“恐”必打、主动深挖严查,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推动反恐形势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依靠人民打好反恐维稳的人民战争,是夯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群众基础。坚持深刻把握反恐怖工作的阶段性特征,自觉用辩证思维统筹发展、安全和稳定工作,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所有的改革发展都赋予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增进民族团结的意义,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万众一心共同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确保坚决把暴恐威胁消除在萌芽状态、未发之时,坚定不移促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坚持深化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建设,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国家政治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构筑起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积极适应当前反恐维稳斗争的新形势新变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紧紧围绕维护国家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总任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网上网下两个战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和举措,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基础性力量,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安全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筑牢“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国际合作”的防范和打击暴恐活动的“钢铁长城”。坚持打好主动仗、持久仗、总体仗,针对反渗透反颠覆反恐怖反分裂斗争的特点、趋势、规律,做到预警在先、防范在前,持续打击非法宗教渗透,深入查找问题根源,探索和采取针对性强的治本之策,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准区别、分类施策、依法处置,精准防范和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把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的重大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时刻保持反恐维稳的清醒头脑,重视解决滋生影响国家政治安全风险和影响国泰民安风险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强化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思维,统筹各重点领域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政治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不断提高反分裂斗争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精准高效防范和化解影响国泰民安的重大风险,持续筑牢总体国家安全的底线。

(四)坚持以“两个确立”引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深入铸牢信教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更好组织引导信教群众同人民群众共同为国泰民安而团结奋斗。宗教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捍卫“两个确立”,必须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不动摇,坚定守牢宗教工作阵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在强化政治引领上下功夫。坚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基本方针政策,坚持依法做好党的宗教工作,认真落实“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基本原则;坚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聚焦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宗教关系和谐,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的目标要求,完善党的大统战工作格局,确保有效防范化解宗教领域的风险隐患。坚持深悟思想,着力在加强理论研究上下功夫,持续提高“导”的能力。“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加强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法律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指导,正确把握宗教领域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深化对新时代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规律的认识,深入研究新时代党的宗教政策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应特别重视事关国泰民安的战略和策略问题研究,积极“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持续为保证国泰民安贡献智慧和力量。必须加强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政治认同”引导,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证,强化主要领导的责权,完善宗教工作机制,增强基层工作力量,消除宗教工作中的“盲区”和“死角”,持续夯实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基础。必须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宗教工作“法治建设”引导,坚持以红色教育增强我国宗教中国化信心,以专题培训凝聚我国宗教中国化共识,以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展现我国宗教中国化风采,以法治宣传教育筑牢我国宗教中国化法治保障,充分调动宗教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浓厚氛围。

用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宗教领域的风险隐患。落实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的措施,必须加强管理督导,强化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的引导规范,坚持以重点监管防范化解宗教领域重大风险,以分教施策解决影响宗教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以考核评估促进宗教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通过重点监管、分教施策、考核评估等方式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督导,规范治理方式、破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热点难点问题。必须加强工作指导,强化“政策理论”引导,狠抓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标准培养选拔有能力、有潜力的年轻宗教工作干部,着力培养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重视培养宗教学研究队伍,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党政一学界一宗教界”协同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对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动场所工作指导,重点强化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和宗教学研究队伍建设,培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人才,确保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有可持续的人才保障。必须加强引导倡导,强化“文化浸润”,引导宗教界勇于自我革新,履行社会责任,切实发挥宗教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主体作用。引导宗教界改革长期以来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坚持宗教活动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法规等相适应。引导宗教界积极开展宗教中国化研究,探索和推进“坚守中道、远离极端”,抵御境外利用宗教渗透,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的有效措施,引导宗教界主动排查、自觉革除不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陈规陋习,引导信教群众移风易俗,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作出贡献。

三、捍卫“两个确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筑牢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群众根基

(一)抓准保障国泰民安的核心任务

捍卫“两个确立”,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切实把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议》精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确保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抓准保障国泰民安的核心任务是关键。掌握《决议》全面总结的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经验,强化理论思维和正确思想指引,增强忧患意识,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安全风险态势,擅长运用制度的力量应对来自各方面风险挑战的冲击;自觉做到常备不懈、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应对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风险挑战。掌握《决议》全面分析党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的经验,注重研究和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既要高度防范和遏制“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也要下好应对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风险的先手棋,还要研究和演练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更要有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制度实力、体系实力、物质实力与实践能力,确保御敌于国门之外和转危为机、掌控全局的战略主动。掌握《决议》全面总结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不断提出科学的战略策略的经验,自觉做到确定工作思路、决策部署、政策措施,都要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国内政治优先、发扬斗争精神、强化统筹协调,增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底线思维,突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点,抓好保障国泰民安各项工作的综合施策,统筹协调、系统运作、精准发力,确保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党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无条件落实到位。掌握《决议》全面总结的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高度重视管党治党、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经验,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战略性意义,增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善于从政治上看待和分析风险,做到见微知著,加强政策协调和行动配合,更加自觉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和应对影响国家政治安全与国泰民安的风险挑战。掌握《决议》全面总结的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注重党史学习教育的经验,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伟大的实践,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加强战略研判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预判能力,在全面排查重大风险隐患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处置力,确保以高质量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实际成效践行初心使命,确保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等更加扎实,确保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执政能力持续稳步提升。

积极适应当前国际国内对敌斗争的形势与任务的需要。聚焦“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抓好保证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实践中务必着力在提升法治化水平和夯实基层基础这个核心任务上下功夫,落实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紧盯敌对势力借民族、宗教、人权等议题搞渗透破坏的新动向,深入学校和企业等人员集中的地方开展去极端化法治教育,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切实抓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各项措施落实,坚决反击国际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国内各类犯罪行为,坚决使用政治、军事、法律等一切手段同一切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一切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反动恶势力斗争到底,不断增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民族宗教领域的矛盾问题,深化民族宗教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把制度和法治建设与工作落实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民族宗教领域的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制度运行更加高效可靠,确保民族宗教领域的安全与和谐稳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做到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与掌握历史主动相统一,深入领会与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内涵要求,聚焦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问题,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努力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保障国泰民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抓牢保障国泰民安的根本任务

捍卫“两个确立”,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群众根基是根本性的任务。顺应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夯实保证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基础,务必抓牢具有战略性策略性的五项根本任务: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问题,坚持把解决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根基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做大做好并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分好“蛋糕”。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规范资本运行,用好各种形态的资本,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加强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最为基础的农产品、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的供给保障,全面实施节约优先战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既要有高度统筹预警和防范化解“黑天鹅”“灰犀牛”风险挑战的高招,也要谋划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和攻坚战,确保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及其疫情防控工作,重点防范化解政治、经济、社会、疫情、科技、外部环境、自然界、意识形态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着力提高防控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碳达峰碳中和这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稳步推动其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十四五”是关键时期,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布局和发展格局,构建起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发展的新优势,持续提升中国保证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实力。

落实好上述具有战略性策略性的保证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五项根本任务的核心是人。因此,必须坚持以“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为指导,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是关键。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充分证明,“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凝聚起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团结和调动起一切可以团结和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成为保证党和国家政治安全,实现国泰民安所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华民族说到底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产物,具有混合、交融的特性,是由‘共同历史记忆’‘共同命运’与‘共同未来’联结起来的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核心问题与关键点都在教育领域,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成效上。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激发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力量,把党建引领贯穿学校办学治校和立德树人全过程,以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压实学校党委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长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刻认识、深入阐释“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向青少年学生讲好百年党史故事,深入宣讲阐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五育并举”,探索研究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明大道、立大德、走正道,坚定信仰、信念、信心。重视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研究,充分发掘好和利用好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坚持让沉睡千年的文物说话、展现出历史清晰的表达、充分发挥出文化交融的威力,深入阐释中国各民族悠久的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内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扎实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扎实树立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力量生于团结,团结奋斗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完成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坚持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风险挑战。

(三)抓好保障国泰民安的重要任务

保证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任务必然纷繁复杂,但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以“两个确立”引领守护以人民为中心的良法善治。法律是“一项越来越有成效的社会工程”,“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满足社会需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衡量标准也是法治。依法治国在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方略中的重要作用无可替代,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石。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用法治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保障国泰民安的关键。国泰民安,需要法治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公民人格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不受侵犯,切实反映人民愿望、体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坚持党对依法治国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深化对依法治国方针的理解和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是个大系统工程,应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统筹性、协同性,“坚持立足国情和借鉴国际经验相统一、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哲学方法论”。坚持以法治体系建设为总抓手,统筹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和党内法规等体系一体建设;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确保法治中国建设更加聚焦和适应保证国家政治安全与国泰民安的需要。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持续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守法、坚持学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满足促进共同富裕、生活品质提高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要求,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用法治凝聚共识、浸润人心,筑牢保证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群众法治基础。

加强法治战线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自觉捍卫“两个确立”。自觉增强法治思维,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基本法治观念,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突出政治领域的安全稳定,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有效实施,努力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转化为做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工作的强大动力,确保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方略行稳致远。自觉强化职责担当,持续夯实基层治理体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善于从全局、长远、大势上对国家政治安全作出战略判断和决策,把战略和策略辩证统一起来,把谋事与谋势、谋当下与谋未来统一起来,精准推动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善于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思考和研究问题,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清醒的判断力和果敢的决断力推动决策部署和工作任务的落实,科学配置多方面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统筹协同各方面力量共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大局。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法治根基,系统研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律政策薄弱环节和空白点,突出健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领域的法治,特别强化重大活动的安保工作,完善危害国家政治安全行为的依法打击、问题隐患动态排查整治等机制措施,确保国家政治安全。坚持把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的要求落实到民生工作各个领域,坚持以良法保障善治,引导全社会自觉把法治精神当作主心骨,人人争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者。面向全社会培育法治意识,形成实事求是、服从法律规范、用法治护航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以“零容忍”态度查处群众反映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突出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公平正义、平安幸福中生活,确保国泰民安。

(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两个确立”:国家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根本保证-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