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人物长廊
  5. 详情

李云扬:巴楚县第一任共产党员县长

日期:2022-06-20
来源:古 娜
【字体:


新疆巴楚县红海水库旁,有一座不太显眼的小亭子,亭檐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书曰:云杨亭。亭中央矗立着一座黑色大理石石碑,碑上刻写着:第一任共产党员县长李云扬同志纪念碑。

    李云扬(19132004),广东台山人,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6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10月初到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19383月受党中央派遣到达新疆,先后任省立一中校长兼新疆学院教授,喀什教育局副局长,巴楚县县长。19426月,被盛世才软禁后又逮捕入狱。在狱中党组织领导下,李云扬坚贞不屈、坚持斗争,后经党中央的全力营救出狱,并于19467月回到延安。新中国成立后,李云扬曾在中组部、高教部、侨委和多所大学任职。

受党派遣  远赴新疆

李云扬一路求学,几经辗转,从台山到广州,后留学日本。1935年在日本东京参加革命工作,从事党领导下的留学生工作。19369月在林基路的介绍下,他和妻子伍乃茵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国到上海。19379月,延安发来电报,需要调一些做文化工作的人过去,接到命令的李云扬和周扬等人从上海出发,10月初到达延安。先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三个月后,受党中央派遣,作为延安派往新疆工作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干部到达新疆开展工作。

    19383月,李云扬、林基路、李宗林和杨梅生4人自延安出发,先到西安,再化装为平津一带无家可归的流亡学生,挤在三辆运输卡车上到达兰州,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等了一个月。终于等到从兰州飞往莫斯科的一架苏联运输机,因飞机只能搭乘两人,李云扬和林基路先行一步乘飞机抵达哈密,转乘汽车到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们先住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半个月后分配工作。林基路任新疆学院教务长,李云扬化名李志梁,任省立一中校长兼新疆学院哲学教授,开始了历时8年的新疆岁月。

教书育人  树立新风

    李云扬在新疆省立一中教文、史两科。作为校长,他首先对特权子弟,如新疆督办公署参谋长汪鸿藻之子和省公安管理处处长李英奇之子仗势欺人、违法乱纪等行为严加处理。其次,他按照延安的教学风格,每天早上亲自带着全校师生出早操,教唱抗日歌曲,他教的第一首歌曲就是《大刀进行曲》。李云扬还组织歌咏队,走上街头演唱进行抗日宣传。李云扬在新疆学院任哲学教师,讲《抗日统一战线的哲学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他还讲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还有抗日战争中的“运动战和游击战”。

省立一中和新疆学院当时都在迪化北关关帝庙一带,相邻而居。林基路、杨梅生等人在新疆学院,李云扬和刘子平等人在省立一中。他们吃住在一起,大家畅所欲言,从抗日大势到新疆政局,从新疆学院到省立一中,无所不谈。在各自的岗位上,中共党人带着必胜的信念和为新疆人民服务的热忱教育引领青年,点燃新疆各族人民抗日救亡的激情烈火,初步形成了全疆上下团结一心、积极抗日的新局面。

中共党人在迪化的活动让盛世才感到不安,为此,他将一部分中共党人从迪化调往新疆各地。李云扬被调到喀什任教育局副局长。半年后,又被调往巴楚。

修建水库  造福巴楚

    19406月,不满27岁的李云扬调任巴楚县担任县长,妻子伍乃茵结伴同行。从喀什到巴楚,先乘汽车后乘牛车,近300公里的路程走了两天。时当暑日,一行人坐牛车经过伽师几十里的枯林沙子路,一路上漫天风沙,满目荒凉。当时的巴楚县,城外有砖砌的方方正正的城墙,城内却简陋的只有县衙门和粮库,衙门破烂不堪,粮库长满荒草。全县只有两间小学(男女分校)。老百姓饮水以河水为主,一到冬天,就要从河渠底挖井,而且挖出来的还是苦水,上下游人们还经常因水而发生争执摩擦。

为解决水的问题,李云扬和县府两位官员带人骑马从县城到色力布亚区,勘探河道和红海子周围地势,向省府报告“巴楚的水利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并且是关系一般民众的饮用问题。”提出:其一由上级政府下令解决上游对水的垄断,其二兴修贮水设施,加深红海子水库之水量,筑坝修堤。批文下来后,李云扬动员全县民众,加上伽师、麦盖提两县民工一齐上阵加深水库、筑坝修堤,使用简陋的工具,耗时近一年竣工。新修的堤坝比旧“刘公堤”加宽、加高、加固许多,蓄水量大增,成为当时新疆最大的水库,一举解决了下游农田和巴楚数千人的饮水问题。

19414月,水库工程进展大半多时,李云扬又给上级打报告要求减免当地的税收。为解决群众通行难,他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修建了巴楚到喀什的170公里的公路。李云扬总是在一线实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工地与百姓一道抬土、打夯,还组织文艺队慰劳民工。在巴楚,李云扬夫妇还为各族人民谋福祉,启文明、办教育、战瘟疫。对于当地落后的教育,他先培训一批人给他们讲授新教材,从中挑选优秀之人作为新学校的老师,再依靠当地文化协会和爱国人士的赞助和支持,使当地教育面貌改变不少。

坚贞不屈  不辱使命

1942年夏,李云扬突然被盛世才调回迪化,与先期返回参加全疆妇女大会的妻子伍乃茵会合,住在南梁新房子。当时,在新疆工作的中共党人除新疆航空队外,被分别集中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羊毛湖、新房子和八户梁大院,相距不远,允许往来,但不准上街,门口有人看守。

在新房子,李宗林、林基路和李云扬组成三人小组,李宗林负责总的工作,林基路负责对外工作,李云扬负责学习工作。主要任务是学整风文件、联共党史、时事形势和进行革命气节教育。

    917日,李云扬等人被盛世才转到三角地软禁。19432月,被投入第四监狱,1944年春,又转到第二监狱。在狱中,李云扬和其他同志一起研究对敌斗争对策,传阅报纸和信息,组织学习。采取绝食斗争,提出抗议书,要求:宣告无罪,释放回延安;反对非法审讯,要求公审;发放被没收的政治理论书籍;改善伙食。李云扬他们在狱中,坚贞不屈,团结一致,坚持斗争。经党中央营救,1946610日,他和其他中共党人及家属子女100多人集体获释,并于711日回到延安。

解放战争时期,李云扬先后任三五九旅政治秘书和吕梁地区土改工作团团长,参加解放太原和土地改革工作。建国后,李云扬先后在中组部、高教部和大学任职,最后任暨南大学党委第二书记、第一副校长,广东省政协常委。

李云扬伍乃茵夫妇对巴楚县人民,对亲手建设的红海水库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曾经在1983年、1987年和1991年三次从广东回到巴楚县,与当年一起工作过的各族干部群众欢聚。晚年时,李云扬曾写了题为《重返新疆路 再忆价值观》的文章,伍乃茵创作了反映巴楚三岔口景观的国画。2011年,李云扬的儿子李胜利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一半骨灰埋在红海水库岸畔。2012年,巴楚县在红海水库修建“云扬亭”,建立李云扬纪念馆,向人们展现他的事迹。

红海岸畔忆云扬,每逢清明、七一、国庆节,各族干部群众都会到红海水库参观李云扬纪念馆,重温先辈革命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李云扬:巴楚县第一任共产党员县长-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