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人物长廊
  5. 详情

杨拯陆 :把生命献给祖国的地质工作

日期:2023-01-04
来源:褚昭海
【字体:


杨拯陆(19361958),陕西蒲城人,爱国将领杨虎城之女。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6月,由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志愿来到新疆参加石油勘探工作。1958年9月25日,和队友在三塘湖工作时遇到寒流侵袭不幸遇难,牺牲时年仅22岁。同年10月8日,新疆石油管理局独山子矿务局党委授予她“党的好女儿,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践行初心 做工业化的尖兵

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在哥哥影响下,杨拯陆报考了西北大学石油天然气地质专业。为何这样选择?因为她首先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她曾说:“祖国建设急需要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没有石油和其他矿产的开发,我们很难强大起来。”她的话就是对她思想和行动的最好诠释。

1954年7月,读大学的杨拯陆在《陕西日报》发表了文章《我要做一名祖国工业化的尖兵》,文中说到:“还有一年就要正式工作了。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锻炼自己,准备把自己的全部青春、智慧和劳动,贡献给祖国的地质事业。”也就是在这一年,18岁的杨拯陆由于表现突出,被学校地质系党总支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到边疆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是建国初期最鼓舞人心的口号,也是杨拯陆等一批有志青年的心声。毕业时,她没有选择工作生活条件优越的大城市,而是毅然决然地志愿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新疆。

杨拯陆如愿以偿来到新疆石油管理局报道。当时,局机关党员很少,知识分子党员更少,领导决定把她留在机关工作。她知道后,立即找领导要求到野外地质队去。她说:“只有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石油地质工作者。”在她的再三恳求下,领导满足了她的愿望,分配她去野外地质队,实现了她“做祖国工业化尖兵”的梦想。

她的选择,是出自内心地把个人志愿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需要的实际行动,在同学中引起很大震动,也坚定了大家干好工作的信心。此后3年多,她把最远的路留给自己走,把最高的山留给自己爬,披荆斩棘、不畏艰辛,奋力为国找油田。

担当使命 不畏艰辛找油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野外地质队装备很差,工作生活异常艰苦。大风时常刮翻队员的帐篷,烈日常把队员晒昏在工地上,为完成1公里测线,大家要翻越十几个山头,经常累得头晕腿软。

工作苦,但杨拯陆没喊过苦。她常说:“我们新中国是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革命先烈比起来,我们实在算不上苦。”正如《勘探队员之歌》唱到: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我们满怀无穷的希望,为祖国寻找着富饶的矿藏。杨拯陆的话和这首歌始终激励着大家。

面对困难和凶险,她始终保持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她一起工作的同学回忆说:我们时常赴奎屯河、玛纳斯河等地开展地层剖面测量,有时要下到深深的河水里。河水都是天山融雪,就算在“三伏天”也是刺骨冰凉。但拯陆总要先下去,能不让我下就不让我下。

杨拯陆严细成风,对待工作从不放松,其认真态度使大家感动折服。不管是在戈壁砾石,还是在沙丘泥洼,她都严格按规矩办事,必须腿到、眼到、手到,不把“估计、大概和可能”的情况填到图上,绝不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亏心事”。为了“不放心”的地质点,她可以放弃休息日拉着队友再跑一整天。

杨拯陆心里装满了大家,却时常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1957年夏,她被任命为地质勘探队队长,带队在克拉美丽地区开展地质详查。有一次,因路远当天无法返回驻地,她和队友只好就地找山洞住下。后来发现,这个山洞是个狼窝!为了让队友休息,她彻夜坚守,不断点燃柴草驱赶野狼;还有一次,地质队的车坏了,拉不成淡水,队员们只好就地找水。面对游着虫子的红色浑水,她用自己做“实验”,直到第二天确认安全后才让炊事员烧开给大家喝,还笑哈哈地说:水里的虫子搞不好还是高级营养品呢!杨拯陆笑着,可队员们却掉了泪。

在她带领下,106队成为当时最好的先进队之一。1958年7月,她和全队同志团结一致,以1960平方公里的完成量,超额87.7%完成克拉美丽地质调查任务。期间,她认真撰写《克拉美丽红山区地质调查总结报告》提出:(克拉美丽)二叠系可以生成石油是毫无疑问的,这套地层发育最好的地方在乌鲁木齐附近。有巨大价值的地区,可能在博格达山前到克拉美丽山之间。”这份报告得到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展现了她对祖国石油事业发展的信心。

完成任务的杨拯陆,原本准备于1958年9月举行婚礼,但上级又给106队下达了新任务。为担当使命,她主动推迟婚期,于1958年8月率队转战三塘湖。

对党忠诚 三塘湖上立丰碑

地质队员在茫茫戈壁开展勘探,时常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勘探队队长王世仁,杨拯陆的大学同学戴健,以及队员李月仁、李乃君、杨秀荣、周正淦等,先后在工作中不幸牺牲。为此,杨拯陆在给同学的信中说:“为了他们未竟的事业,我们应当以更勇敢的行动来弥补这些损失。”这句话,成了她用生命践行的誓言。

三塘湖的环境比克拉美丽更恶劣,大风刮起来,砂石铺天盖地。狂风撕碎了地质队的帐篷,常使他们做不成饭,也阻滞了大家的工作进度,同志们普遍产生了畏难情绪。作为队长,她看到队员受苦而心痛,为工作进展缓慢而忧心。她在给亲友的信中说:我现在是碰到最大的考验了。但我决定再给大家鼓鼓干劲,咬着牙也要把任务完成。

为此,杨拯陆号召大家:革命加拼命!并让队友写对联贴在帐篷门口给大家鼓劲:上联“披荆斩棘甘洒热血战戈壁”,下联“不畏艰辛愿献青春找油田”,横批“勘探尖兵”。面对考验,她领导队员坚持政治学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帮助大家解决思想难题,被同志们称为“赛过穆桂英的女队长”。

在她的带动下,全队分成几组同时进行,工作劲头和效率大大提高。他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顶风冒雨、风餐露宿,数次穿越“死亡之海”老煤田,对三塘湖进行全面地质调查。1958年9月下旬,他们超计划完成6800平方公里普查任务,达到国家计划的257%,质量检验完全符合优良标准!

在艰苦工作中,杨拯陆不忘关心群众疾苦、为民解忧。有一次,三塘湖附近有村民难产,全村人都急的不得了,就派人来地质队找杨队长。她把原本安排送工的车撤下来,从县城接来医生救了村民的命。

1958年9月25日早晨,她像往常一样带队外出勘察,但这一去,就遭遇了狂风再也没能回来。参加营救的村民事后回忆说:那天的风来的邪乎,地里的西瓜都冻铁了,人怎么能受得了。经过一夜的营救,终于在26日凌晨找到了杨拯陆和队员张广智的遗体。牺牲时的杨拯陆,身体朝着基地方向,十指深深插入泥土,无数砂砾嵌进双膝、钻进眼眶,怀里揣着的地质资料却完好无损。面对这个场景,队员和村民们泪如雨下。

她用短暂、勇敢、顽强的一生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石油勘探史上留下光辉一页。今天,在她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先后建成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三大油气田,不断以更好的成绩告慰着先烈的英灵。每年9月25日,在西安烈士陵园的杨拯陆墓碑前和位于三塘湖她的铜像前都摆满鲜花,表达着后人对烈士的缅怀。她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祖国大地上,她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杨拯陆 :把生命献给祖国的地质工作-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