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人物长廊
  5. 详情

安桂槐:可可托海树丰碑

日期:2023-03-07
来源:褚昭海
【字体:


安桂槐(1918~1993),山西五台人,1937年5月参加革命,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从陕西调入新疆,历任中苏金属公司阿山矿矿长,新疆有色金属公司113矿矿长,111矿经理、党委副书记,新疆冶金局可可托海矿务局局长、党委书记,新疆有色局第一矿务局党委书记,自治区建工局党委书记、局长,新疆冶金局党委书记、局长,自治区经委副主任兼自治区标准局党组书记、局长等职。

“功勋矿”的领头人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中央从全国抽调万余名优秀干部到工业战线工作。安桂槐响应号召,于1954年10月举家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

刚来到阿勒泰矿,安桂槐就接到了保障矿区冬季生产生活后勤的硬任务。他与工人们一起克服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把发电机、空压机等机械设备和汽柴油在内的生产生活物资抢运上山,确保了矿区冬季生产不中断。在工作中,他展现出顽强的工作作风,让苏联管理人员和专家深深折服。

工作仅两个月,他就学会了许多俄语单词,不仅能听懂苏联专家的工作部署,还对矿山开采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先后攻克了语言不通、生产经验不足、企业管理陌生的“三大堡垒”,迅速进入了工作角色。

1955年1月,特大雪灾席卷阿勒泰矿,矿区生产交通被迫中断,工人家属面临断粮危险。面对雪灾,安桂槐带领干部职工开展挖雪会战。会战时,大家渴了吃白雪,饿了啃冻馒头,走在厚厚的雪地里,就像陷入“沼泽地”。他鼓励大家:“战争中敌人的炮火都没能吓退我们,狂风暴雪同样也不会让我们退却。”经过十几天日夜奋战,干部职工们终于打通90公里的矿区道路,以最快速度恢复了生产生活。

1958年至1964年间,全矿干部职工肩挑背扛,为确保国家“两弹一星”事业顺利开展提供了原材料,用一篓一篓的矿石为国家偿还了巨额外债。1960年冬,他带领大家在生活供应困难和零下20多摄氏度严寒露天作业的条件下,展开了保出口会战,每天坚持工作15小时以上,提前两天完成了锂辉石11400吨包装出品任务。

在矿区党委和安桂槐带领下,干部职工对被誉为“功勋矿”、“英雄矿”的可可托海三号矿实施了露天开采,还先后建成西北第一座地下水电站和我国第一座稀有金属综合选矿厂。为扩大矿山机械厂规模,矿区还培养了一批稀有金属专业技术人员,为新中国稀有金属工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工作中,安桂槐以实际行动发扬党的革命传统,严守党的优良作风,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可可托海的焦裕禄”。

20世纪60年代初,可可托海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干部职工吃的是带沙子的粗面,除了矿区种植的少量土豆,基本上无菜可吃,许多干部职工因为营养不良,患了浮肿病,整个矿区还几度遭遇断粮困境。为保障职工每天的伙食定量,并让患浮肿病的职工和幼儿园孩子吃饱饭,安桂槐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党员干部每天的伙食定量仅有三碗糊糊。为此,安桂槐说:“工人吃饱吃好,生产才能上去。我们党员干部不能和工人们争粮食、争利益。”

他以身作则,甚至让家人跟着一起忍饥挨饿。1961年冬,老战友专门托人给安桂槐带来两袋面粉,并叮嘱他一定留给家里的孩子吃。安桂槐答应得好,但等送面粉的司机同志一走,他就扛起面粉送到了矿区幼儿园。当时面对儿女的恳求,他语重心长地说“:矿山的孩子们都吃不饱,职工怎能安心工作?这两袋面粉,咱一斤也不能留!”对这件事,女儿安爱英记忆深刻,她说:“这就是我的爸爸,心里永远都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

他的举动,使矿山干部职工备受鼓舞。听说安桂槐送面粉的事迹,当年的年轻技术员朱吉林深受感动,当即写下入党申请书,并立志做像安书记一样的共产党员。

始终把共产党员身份放在第一位

安桂槐的女儿安爱英说:“爸爸首先是党的人、国家的人,其次才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的丈夫、奶奶的儿子。他一辈子都是个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的人。”

坚守人民立场的安桂槐,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人们的印象里,安桂槐常年穿着一身褪色的工作服,他的布鞋直到鞋面穿烂了,还要洗干净后缝补好了再穿。他身上穿的小马甲,是妻子从毛毯厂找来的废角料拼凑的,且一穿就是12年。他给儿女的书信,也大都写在已经用过的纸张背面,甚至信封也是把用过的拆翻过来,粘好再用。在他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他还给家人立下“三不准”:不准用家中的工作电话、不准用他的办公用品、不准私用公车。

1979年,单位给安桂槐分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他坚决不要,还要求和职工们住一样的房子。1992年冬,新疆有色局建了新楼房,安桂槐一家才终于搬进70平米的楼房。因为楼房安装了浴缸,每次洗澡,他都规定坐下后水能漫过腿就行,并教育家人要节约水电。

安桂槐的妻子史云华,进疆前就是行政18级干部。进疆后,他以妻子文化程度低,工资水平不能高于大学生为由,将其降为行政19级。历年调资,只要“调资表”中有史云华的名字,他就会把名字划掉。事实上,史云华也是受党培养多年的老党员和干部。每次调资,她都会主动将机会让给别人,却从未和安桂槐提起。

安桂槐就是这样,始终把共产党员的身份放在第一位。正如他自己说:“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对得起自己。”

树立在可可托海的精神丰碑

老一辈可可托海人,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用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把开矿的光荣使命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其中的代表,安桂槐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为国分忧、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他身上的点点滴滴,映射出一名共产党员忠心报国、一心为民的形象。在可可托海干部学院的安桂槐展厅里,用“烽火岁月”“再上战场”“忠诚为民”“清正廉洁”四个部分完整诠释了他为党为国为民奉献的一生;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里,安桂槐同志的事迹也成为干部群众汲取红色精神力量的源泉。

与安桂槐共事过的一位老人曾说:“他内心深处坚定的信念,是他身上最感人的地方。这个信念,就是一切为了党的事业。”

安桂槐默默奉献的一生,是为新中国走向强大奋斗的一生。他用一生坚守的信仰,在西北边陲铸就了一座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安桂槐:可可托海树丰碑-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