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3. 党史文献
  4. 人物长廊
  5. 详情

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的调查研究

日期:2023-06-14
来源:徐小莉
【字体:

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休戚与共,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习仲勋同志一生最为鲜明的特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西北局在给习仲勋同志的鉴定中有这样一句评语:“党的宝贵的群众领袖”。在革命工作中,习仲勋同志坚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他曾在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司法会议上说:“要一心一意老老实实把屁股放在老百姓这一方面,坐得端端的。”他在陕甘宁边区开展调查研究的实践范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要服务好群众,就要与群众工作生活不分离

工作既研究,生活既调查,脱离群众的研究决策是没有根基的,走进群众不研究,就不能发现问题,更不能解决问题,何谈为人民服务?服务群众,就要与群众工作生活不分离。

在革命战争时期,面对战火考验,习仲勋始终心系人民群众,深入群众生活,关心百姓疾苦。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因战略需要,习仲勋所在的关中分区机关人员暂时撤离了马家堡,但他依然关注群众财产安全,担心群众的林木被破坏,并专门就保护群众林木问题向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致信。

共产党想问题、做判断、定政策、办事情的基本遵循就是替老百姓服务的。我们必须时刻警醒自己要专心致志于老百姓的事情,这是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要坚持的政治立场。

抗日战争后期,习仲勋担任绥德地委书记,他通过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全面了解了全地区的群众情况,明确了“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的工作宗旨。当他了解到当地群众文化水平偏低,受教育机会很少,冬季却有大把农闲时间的实际情况。习仲勋创新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冬季办学的可行性和办学方法,在绥德地区组织开办冬季文化培训班,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仅1943年冬天,绥德地区就创办了905所冬季文化学习学校,参加学习的人数达70715人。这一贴合实际的做法,为当地群众掌握文化知识、解放思想开辟了重要阵地,更为促进农民觉醒、积极支持党的政策并参加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他还创办了干部培训班,为陕甘宁边区输送了一批干部。

在一次深入基层调查时,他发现群众中脓疮、头癣、红眼等传染病流行。经了解,这是因为当地医疗条件和环境卫生情况差导致的。为此,习仲勋赶紧组织力量挨家挨户为生病的群众滴眼药水、擦洗疮口,把紧缺医药物资来苏、碘酒、红丹等发放给群众,帮孩子们理发,给他们洗澡,广泛开展讲究卫生的宣传动员工作,将党的群众路线实实在在的落到实处。

调查研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解决群众问题的基本方法。做好调查研究,就必须走出“衙门”,深入群众、调查实际,通过与人民群众的密切接触,才能发现问题并找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才能找到最恰当、最真实、最正确的办法,才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习仲勋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群众的问题,只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清楚了解和解决群众疾苦。在日常工作中,他坚持自己收集和记录所见所闻,梳理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在陕甘宁边区,习仲勋为了优化农村农业生产、改进工作方法、理顺雇农土地关系、完善租佃关系,坚持入村住户蹲点调查长达一个月。他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被群众亲切地称做走村串户的“娃娃主席”。毛主席评价他:“年轻有为”“能负重任”“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3年春,习仲勋同志刚到绥德地区上任,就带头深入基层,广泛深入到干部群众和包括地方士绅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中听取意见,亲自记录所见所闻,他采取个别访谈和座谈交流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全面深入真实地了解绥德地区的历史和现实,对抗战以来当地特殊复杂的政治状况及对敌斗争形势,做到了心中有数。

期间,习仲勋不断探索调查研究的有效路径。在工作中,他针对集中的、共性的问题召集群众座谈,针对特殊的、个性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他组织干部积极研究具体可行的办法,帮助群众完善了农业生产措施、理顺了土地租佃关系,制定了改造“二流子”、教育转化落后分子、帮扶贫雇农的一系列制度政策,打通了陕北农民南下寻找出路的通道,创造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变工互助、精耕细作、提高产量”的办法措施。期间,绥德地委以习仲勋在郝家桥蹲点一个月开展调研所取得的成果为依据,批准了绥德地区移民工作和生产计划方案,肯定和推广了“绥德经验”,大力弘扬“劳动光荣、自力更生”精神。同时,绥德地委还采取了“减租减息、促进发展生产”的方法,并大力倡导厉行节约。这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陕甘宁边区渡过难关,为解决绥德地区52万人口的吃饭与生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习仲勋多次指出,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才能准确有效解决现实问题,才能真正将党的政策宣传到群众的心里。对留在人民政权和学校中的旧职员,他注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帮助和引导他们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和社会事业服务。

调查研究是实事求是的力量所在

19421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科学总结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经验。毛泽东针对日军进攻和国民党包围封锁造成解放区财政经济困难的局面,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和“精兵简政”的政策,并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这次会议制定了把群众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的正确方针。会后,习仲勋围绕《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总方针,按照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的要求,迅速带领调查组入村进行蹲点调查,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取得了实地考察的真知灼见,为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积累了宝贵经验。他认为,只有深入农村实地考察了解实际情况,才能将小生产推动成大生产运动。他提出,做好边区生产这一中心工作,机关干部必须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要自己动手,才能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他常说,调查研究是做领导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力量所在。经过长期工作实践,习仲勋深切地体会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是一个有机整体。做好调查研究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和有效途径,是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判断、定政策、办事情的基本遵循。

调查研究才能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19479月,中国共产党通过并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全国的解放区全面推行土地改革,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毛泽东主席对土地改革工作高度关注。他指出,后方土改搞得好,前方打仗才有保证。为此,包括陕甘宁边区在内的各解放区全面落实《大纲》要求,推动土改政策全面落实,得到解放区百姓一致拥护。各大解放区农民欢欣鼓舞,解放区人民支持解放战争的热情高涨。

习仲勋不唯权、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客观事实,为民负责,勇于担当。在陕甘宁边区实施土改期间,他通过广泛走访群众,深入了解实情,亲眼目睹了一些“严重偏离党的土改方针,背离党中央土改初衷”的现象和作法。土改是为了促进解放区生产,让更多的人有地种,但在一些地方实际执行中却发生了极左偏向。“凡动起来的地区,多去强调‘贫雇农路线’,反对所谓‘中农路线’,都是少数群众(不是真正的基本群众)起来乱斗,乱扣,乱打,乱拷,乱没收财物,乱扫地出门。最严重的是佳县。有几个村庄,连贫农、中农的东西都一律没收。干部家属,幸免于斗者很少。”“有的烈士家属也被扫地出门。佳县乱搞不到五天,竟一塌糊涂。我看一有‘左’的偏向,不要半月,就可把一切破坏得精光。在机关学校中,也发生‘左’的事件。如边保的马夫起来斗争马夫班长,也叫贫雇农翻身。如绥德干小把地主出身的校长夫妇(老党员)赶走,整出的十几名都是八九岁的干部子弟。虽则事不普遍,但影响所及,人心不安。闹得农村极度紧张,弄得大家都有顾虑。”

经过实事求是的调查,习仲勋将边区开展土改工作的真实情况上报给了党中央,并在调研报告中用具体翔实的事例,甚至是“血淋淋的案例”,充分说明了一些地方在执行土改政策时出现的错误作法和失误,并指出要及时矫正纠偏,否则会有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最终损伤群众利益的情况发生。

他的意见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毛泽东知道这些情况后指出:“我们犯了闭目塞听,自己为是,考虑问题脱离实际,只从老经验出发的错误。”毛主席当即决定,让习仲勋放下西北野战兵团的工作,专门安排他组织调查组全面调查边区土地改革实施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土改进展和遇到的问题。调查过程中,他鼓励大家说实话,放下思想包袱,实事求是讲真情,有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不隐瞒,也不夸大;在土改检讨会议上,他认真对待每个人的发言,完整了解情况并逐一核实。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习仲勋就把边区土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彻底摸清楚,并向党中央提交了《要注意克服土地改革中“左”的情绪》的调研报告,就土改中农民的成分划分、统战工作、对敌斗争、(地主)恶霸划分、平分土地和生产救灾等9项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这份报告引发了毛泽东主席对全国土地改革不能“一刀切”的深入思考。1948120日,毛泽东在转发这份报告时批示:“完全同意习仲勋同志这些意见。华北、华中各老解放区有同样情形者,务必密切注意改正‘左’的错误的地方,只要领导机关处理得法,几个星期即可纠正过来,不要拖延很久才去纠正。同时注意,不要使下面因为纠‘左’而误解为不要动。”

习仲勋对土改开展情况,扎扎实实搞调查研究,是他勤勤恳恳践行群众路线的最好诠释。在1948年的土改纠偏工作中,习仲勋坚持走群众路线,以事实为依据,杜绝本本主义,通过现象看本质,勇于担当、直面问题,努力查找问题的病根子、积极寻求破解难题之道,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调查研究是党的宝贵经验

习仲勋同志在革命工作中,形成了严谨的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所有工作都是从实际出发。他所总结和推广的典型经验,对推动工作、发展生产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他在工作中提出的诸多思想观点、工作建议,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的充分肯定,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全国大规模土地改革工作中,也发挥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地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20234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好党的历史,能为开展好现实工作提供经验和智慧。习仲勋同志当年对待群众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的态度、立场和观点,现在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体会。他在陕甘宁边区开展调查研究的事例和做法,对于我们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供了历史借鉴和经验启示。

(作者系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教研室高级教师)

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的调查研究-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