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 幸福加倍

——记昭苏县财政局驻洪纳海镇喀拉苏村工作队

日期:2023-04-18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昭苏县洪纳海镇喀拉苏村,河水里倒映着两岸金黄的树木和田间秋收的村民,明亮宽敞的鸽舍里鸽子“咕咕”地叫着,农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整齐划一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新农村画卷跃然眼前。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驻村伊始,为筑牢基层组织根基,昭苏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把村干部能力提升作为建强基层基础的主要任务来抓。

工作队和村“两委”根据每名干部的特点,采取“一对一”结对帮带,明确村“两委”班子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流程,狠抓制度落实,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自觉接受监督”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擂台赛”“能力大比武”,推动以比促学、以赛促干,点燃干事创业的热情,确保群众实际困难、矛盾纠纷和诉求件件能解决、事事有回音。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工作队不仅手把手给我们教方法,还经常带领我们观摩学习,鼓励我们参加县里举办的培训,现在我们都能独立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村干部阿拉才仁说。

为做好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工作,工作队从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以及大学毕业生中择优选取后备力量,实行“线上+线下”学习推送制度,铺设成长“快车道”,先后培养6名后备力量进入村“两委”班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喀拉苏村位于县城城郊,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疏松,可耕性好,种植马铃薯历史悠久。为提高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工作队与村“两委”因地制宜,引进陇薯3号、青薯9号等优良品种。邀请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给村民传授马铃薯种植、水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定期派出农技人员实地观测、检测病虫害情况,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确保精准防控、科学用药。

“去年我家100亩马铃薯地收入8万元。今年,在工作队的指导下,200亩地的马铃薯,纯收入近25万元。”村民董海民高兴地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工作队对接引进集马铃薯育种、仓储、加工水晶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落户喀拉苏村,推动农户标准化种植,提升产品价值。采取“线上+线下” 销售方式,利用淘宝、微信等平台打开销路,又联系县域及周边县市各大商超,同时借助昭苏旅游景点,帮助展销摊位进行全方位推介。


马铃薯装车

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工作队经过市场调研,认为鸽子养殖前景广阔,与村“两委”多次讨论协商后,决定在村里发展养鸽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工作队争取项目资金240万元,新建占地1100平方米的肉鸽养殖基地,引进企业,实行“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和“集中饲养+农户散养+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为养殖户提供种鸽繁育、技术指导、疫病防治、肉鸽回购等服务,养殖基地年收入60万元。

“现在,我在基地上班每月有2500元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在肉鸽养殖基地里,村民托合达洪·麦麦提江一边给鸽子喂食、一边高兴地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小的马铃薯,肥硕的肉鸽,不仅让村民“口袋里鼓囊囊”,也让喀拉苏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发坚实。

(伊犁州“访惠聚”办公室 刘畅、陈香 供稿)

种养结合 幸福加倍-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