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 风景变“钱景”

——记伊犁州文化和旅游局驻昭苏县乌尊布拉克镇喀勒喀特村工作队

日期:2023-01-03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坐落在阿腾套草原的昭苏县乌尊布拉克镇喀勒喀特村,牛羊在悠闲地吃草;村中别致的木屋,云端处云堡牧场特色毡房与蓝天、白云、草原融为一体,一幅村在景中、景在画中的天然画卷尽收眼底。

伊犁州文化和旅游局工作队驻村以来,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围绕“支部强、产业旺、群众富”的奋斗目标,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多措并举助农增收,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2022年喀勒喀特村被评为第三批“自治区乡村振兴旅游重点村”。


喀勒喀特村村民以发展养殖业为主,牲畜品种单一、零散养殖,经济效益低。工作队和村“两委”经深入走访调研、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确定了“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申请褐牛养殖基地项目资金120余万元,购买120头优质褐牛、西门塔尔牛;由村委会成立苏式牧业村股份制集体经济合作社,采取全托和半托相结合的方式,吸纳80余户村民以牲畜或资金等不同方式入股合作社,参与技术服务、牲畜喂养、卫生清理等工作,实行统一培训、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同时带动60余名村民发展养殖。

工作队协调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技术人员,为合作社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疾病预防等服务,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解决“不会养、养不好”的问题。目前,全村养殖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1000余头,马900余匹,羊1万余只。在工作队的协调下,合作社与昭苏县肉联厂签订牲畜屠宰销售合同,一年销售牲畜700头,户均年收入3万余元。

“以前家家户户自己养牛,耗费人力、物力,现在把牛羊都放在合作社统一托管,年终有分红。我们两口子在云堡牧场打工,每月还有5000余元的收入,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村民江布拉缇·塞力克乐得合不拢嘴。


喀勒喀特村紧邻昭苏县白马旅游接待服务区,阿腾套草原、万亩油菜花等景点成为游客打卡地。工作队和村“两委”依托区位优势,申请惠民生项目资金80万元,完成村庄道路改造及577国道硬化、旅游观光道路硬化工程,新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申请援疆资金250万元,修建10座旅游毡房、27间草原高端星空毡房、8个休闲木屋、2个大型农家乐,新建1座观景台。组织文艺爱好者成立民俗文化表演队,精心打造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休闲游憩为主的云堡牧场野奢营地,截至目前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万元。

为带动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工作队引导村民改造具有草原生态元素的特色民宿、牧家乐,组织37名党员代表、致富带头人赴巩留县、特克斯县以及那拉提景区学习民宿、旅游业发展经验,帮助村民开阔眼界、提升发展能力。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有能力、懂经营的村民纷纷在家门口开起了民宿、牧家乐、商店、饭馆、洗车行等店铺陆续开张,村内的牧家乐从最初的1家发展到43家,从事旅游业的牧民123人,人均年收入5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全村发展旅游业,游客络绎不绝。我家的牧家乐生意特别好,太感谢工作队了。”提起村里的变化,村民叶尔布拉提·玛里克打心底里开心。

旅游业发展壮大产生了辐射带动效应。工作队顺势而为,搭建8座小木屋,鼓励27名牧民在旅游旺季展销刺绣、奶疙瘩、马奶子、马油皂、蜂蜜等产品,实现就近就地创业就业。村民阿勒腾古丽·努力帕就是其中一员,她通过直播带货,月收入3000元。

“党旗红引领产业‘’。我们将继续深挖旅游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增强乡村旅游造血功能,带领更多的村民搭上乡村振兴快车,将喀勒喀特村建成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朱静文信心满满地说。(伊犁州“访惠聚”办公室刘畅供稿)

发展乡村旅游 风景变“钱景”-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