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强民富产业兴

——记自治区政协机关驻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恰江村工作队

日期:2023-03-19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工作队来了以后,村干部能力变强了,村民们口袋越来越鼓,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提起自治区政协机关驻巴楚县多来提巴格乡恰江村工作队,村民连连称赞。

驻村以来,工作队从建强基层组织、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入手,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共富路。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驻村伊始,面对村干部能力不强、村级后备力量储备不足等问题,工作队和村“两委”研究商议,决定从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优秀青年中择优培养选拔后备力量,建立“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带机制,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签订帮带责任书,定期开展互学互评、岗位大练兵等技能比赛,在互帮互促中理思路、教方法、补短板,不断提升村干部综合能力素质,为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帮带村干部

“在工作队的帮带下,我的工作思路清晰了,统筹协调能力比以前强了。现在无论是处理村级事务,还是开展群众工作,我都能独立完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张立业感慨地说。

今年1月,退役军人张立业来到恰江村工作。他责任心强、积极性高,但缺少农村工作经验。工作队与村“两委”将他纳入村级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工作队副队长贾泽拉·尼合买提与他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帮助他学政策、学方法,安排他到“三个中心”轮岗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今年7月,张立业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职务。

恰江村产业基础薄弱,村民增收乏力。如何破除“穷根”蹚出新路子,成为工作队和村“两委”亟待解决的难题。工作队通过调研、走访,确定以红枣种植为主,鼓励党员示范先行,扩大红枣种植面积,种出经济效益。

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个名堂。工作队与村“两委”邀请县乡农技人员开展林果技术培训30余场,1000多名村民掌握了红枣种植技术。争取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打造450亩的红枣示范园,引导村民成立巴楚县绿化园林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为村民统一购买品种、提供技术、开展销售,对红枣种植进行规范管理,提高产业化水平。

“大家注意看,修剪时要注意控制高度,过密枝、病虫枝、细弱下垂枝要及时修剪,确保光照充足才能提高红枣品质……”在红枣示范园,技术人员剪枝桠、搞培训、解难题,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互相献计献策,誓要干出个样子。在工作队的努力下,67户村民种植红枣570亩,年产量达234吨,亩均增收1000余元。


指导种植技术

“工作队想得周到,村民红枣种植技术有了质的提升,亩产从200公斤提高到400多公斤,我们种植红枣的信心更足了。”村民努尔艾力·吾布力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工作队与村“两委”争取乡村振兴建设项目资金770万余元,对村主干道和巷道路面进行硬化改造,铺设污水管网、栽种景观树和花卉、安装路灯、修建垃圾池,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房前屋后花香果香已成为恰江村最亮眼的“名片”。

在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恰江村也注重提升乡风文明。修建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农牧民夜校等文化阵地,组建秧歌队、红歌队、篮球队等文体队伍,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文明实践活动,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如今的恰江村,路在林中,人在景中,呈现出一幅“班子强、产业旺、文化兴、环境美、生活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继续抓好人才培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领村民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李痴说。(喀什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钟燕矫、高明堂 供稿)

村强民富产业兴-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