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有“良方” 致富“后劲足”

——记昌吉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吉木萨尔县大有镇渭户村工作队

日期:2023-05-12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党的二十大精神鼓干劲,乡村振兴传佳音,字字句句记在心……”从吉木萨尔县大有镇渭户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传来清脆的快板声。昌吉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民们正用自编自创的快板书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铿锵有力的节拍、耐人寻味的词句吸引众多村民前来观看。

渭户村位于吉木萨尔县南部山区,村民以传统养殖为主,收入不高。工作队入驻后,立足村情实际,通过发展特色养殖、开展技能培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激发农村内生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采收椒蒿

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入户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组织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外出观摩学习畜牧业先进经验,鼓励养殖大户马光财发展牦牛养殖,并牵头成立渭户老马草畜专业合作社,实行“村集体+合作社+养殖大户”发展模式,吸引9户养殖大户入社;帮助合作社协调申请圈舍改造补助项目资金40万元,建成1500平方米的养殖棚圈;从伊犁等地引进牦牛良种,提升良种率。

养殖硬件完善了,工作队又谋划打造养殖、深加工、销售产业链。依托合作社,工作队主动对接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畜牧养殖企业,由企业收购牦牛并进行深加工,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通过签订长期收购协议,带动村民稳定增收。如今,合作社存栏牦牛300余头、西门塔尔牛110余头,社员人均年收入6万元。

“抱团”养殖取得实效,工作队和村“两委”向村民宣传养殖牦牛的前景和养殖效益,动员更多村民加入养殖队伍。针对村民养殖、种植经验不足的现状,工作队定期邀请畜牧、农技人员开展送技术上门服务,指导21户村民养殖珍珠鸡、芦花鸡,种植椒蒿、雪莲菇等蔬菜,利用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传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户均年增收7500元。

今年,工作队和村“两委”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600余万元,在村里建起8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坊,收购珍珠鸡、椒蒿、雪莲菇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包装。加工坊还带动4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作队和村“两委”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方式,邀请培训机构专业老师到村开办烹饪、汽车维修等技能培训班,村民掌握实用技术、取得相应证书后,工作队向县域内各企业推荐,提高村民就业率。截至目前,培训村民500余人次,421名村民实现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


清理棚圈

“我掌握了工程钢筋下料等实操技术,哪个小区旧房改造、工程道路维修需要工种,工作队就帮我联系对接,每个月能挣6000多元。我妻子在村上食品加工坊打工,家里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村民沙存录高兴地说。

富口袋也要美家园。工作队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指导村民科学规划庭院,实现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三区分离”,大力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25户,提升村庄“颜值”的同时,还帮助村民销售农家果蔬实现增收。

驻村以来,工作队先后完成乡村道路硬化19.5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00余盏,打造景观带4公里、栽种海棠树8万余株;将“家畜集中圈养”“保持河道、水库清洁”“不得污染水源”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每周一组织村民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清理村道、河道、景区垃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人心,让我更加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作为驻村干部,我将把报告中提出的‘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2023年,我们计划举办海棠花节、乡村美食节等活动,打造集露营、农耕体验、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奋力前行。”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哈尼马提·尼合买提说。(昌吉州“访惠聚”办公室 王佳、徐欢 供稿)

增收有“良方” 致富“后劲足”-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