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兴村 幸福蝶变

日期:2024-01-04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哇,还是第一次体验在毛毡上作画,更有纪念意义!”在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库尔米希村“守”艺工坊,一场有趣的研学游活动正在开展。在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孩子们在毛毡上绘制着专属自己的纪念品。

“在研学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当地民俗文化,还可以学习刺绣技艺,这些都让我们感到新奇和着迷。”来自北京的唐笑兴奋地说。


孩子们在“守”艺工坊开展研学游活动(资料图)

这样的场景,是库尔米希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一个生动缩影。

“过去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污水横流,自己都看不下去,谁愿意来?”回忆过去,村党支部书记依合散·黑扎提眉头紧皱。

库尔米希村人均耕地少,产业结构单一,如何让村民增收就成了村“两委”和中国银行阿勒泰分行、新疆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驻村工作队的“上心事”。村干部和工作队员白天走访征求意见,晚上研究增收门路,大家一致认为发展乡村旅游符合村情实际。

说干就干。村“两委”和工作队完善村庄发展规划,争取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60万元,拆除私搭乱建,完善基础设施,改扩建乡村道路2.2公里,配套停车场、木栈道、路灯等设施。一时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村“两委”和工作队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积分制管理,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村民对村组道路和房前屋后垃圾进行清理,做到日产日清。由村民党员、致富带头人带头整理规划庭院,定期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评比表彰,营造户户争创“最美庭院”的浓厚氛围。


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

“ 以前,我家院子杂乱无章,牲畜粪便遍地,蚊蝇乱飞,很不卫生,住着也不舒服。工作队指导我家改造庭院,实现‘三区分离’,种植区种菜,养殖区养羊,庭院干净整洁,这个月我家评上了‘美丽庭院’。”指着墙上醒目位置悬挂的流动红旗,村民胡马尔·阿依吐瓦尔自豪地说。

美丽乡村既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

村民哈德尔·特列吾汗20岁开始学习制作冬不拉,是村里的能工巧匠。2021年,村“两委”和工作队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优化村级阵地打造“守”艺工坊,吸引本村及周边手工艺人从事刺绣、乐器等手工品制作,为传承手工技艺提供了场地。

酒香也怕巷子深。村“两委”和工作队多方联系客商签订手工艺品订单,邀请县融媒体中心拍摄短视频进行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2023年,制作的冬不拉、刺绣小骆驼等产品销往乌鲁木齐、西安等地,销售额超12万元。

“我不仅要传承好手工技艺,还要吸引更多人研学文创,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哈德尔说,在村里像他一样的手工艺人还有11人,依靠手工技艺均年增收1.6万元。


游客和村民在一起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如何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特色手工艺的魅力?村“两委”和工作队多次商议,决定通过组织开展研学游、“巧艺传承·匠心筑梦”文创及手工艺品展览、篝火晚会等活动吸引游客。精心设置手工体验区,增加穿戴特色服饰、唱跳民俗歌舞等环节,让游客从“走马观花”向“沉浸体验”转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16名村民就近就地就业,人均月收入3500元。

“孩子们在工坊里学习手工技艺,我们则抱着冬不拉和本土艺人‘切磋’乐理,傍晚时分,大家围着火堆载歌载舞,体验感满满。”兰州游客陈女士感触很深,计划延长游玩时间,体验冰雪运动乐趣。

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更足了。在工作队的引导下,6户村民改造自家庭院发展田园采摘、农家乐等,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户均增收3万元。辐射带动12户村民销售瓜果蔬菜、牛羊肉、奶制品等,年均增收6000元,发展乡村旅游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艺绝活、工艺产品,通过开展文创产品展演、旅游推介等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带领村民捧起文旅融合发展的‘金饭碗’。”提及下一步发展,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周凯信心满满。(阿勒泰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易江莉、刘凤、马宇 供稿)

旅游兴村 幸福蝶变-昆仑网—新疆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