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起来 村民“富”起来

日期:2023-08-25
来源:新疆访惠聚
【字体:

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展、精彩纷呈的十二木卡姆、库车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引爆活动现场。时值八月,在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热斯坦历史文化街区库车王府前,由库车市医保局驻热斯坦街道安乐宫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举办的“游库车赏非遗 润文化进万家”旅游推介活动火热开展,吸引1000余名游客慕名而来。

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感受悠久的龟兹文化,还可以体验铜器制作过程。

“我们这里的铜器件件都是工艺品,将红铜经过严谨繁杂的切料、造型、刻纹、抛光等工序制作而成,历经成千上万次火炼锤打,光泽明艳鲜亮。”手工铜器制作店内,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器制作第七代传承人玉素甫·卡地正通过网络直播方式,推荐他的得意之作《飞天铜盘》,铜盘里的飞天仙女惟妙惟肖,让网友大饱眼福。

为了让“藏于深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工作队和村“两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非遗+旅游”铜器产业化发展思路,采取非遗作坊进市场、非遗文化进景点、非遗活动进广场等形式,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

2021年,工作队与村“两委”将热斯坦街道广场附近的店面免费提供给玉素甫扩建手工铜器店,打造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器制作技艺”项目传承基地工作室,还帮助他在库车王府景区内开办手工铜器店。

“工作队不但帮我开了铜器店,还与库车市文化馆联系,让我参加库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培训班,将传统制作技艺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时俱进。”玉素甫介绍说,目前可制作铜壶、铜杯、铜碗等100余种纯手工铜器,备受市场青睐。


非遗传承人制作铜器

今年,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玉素甫申请创业贷款30万元,购置激光雕刻机、打磨机等设备,注册“美斯喀尔奇”商标,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招收5名学徒,带动就业的同时,传承铜器制作技艺。

居民古丽米热·买买提喜欢手工制作。在工作队的推荐下,跟着玉素甫学习铜器制作技艺。通过七个月的学习,心灵手巧的她已成为玉素甫的得意弟子,在库车市开办了铜器制作工作室,带动15人就业,月收入超5万元。“我不仅要传承好铜器制作技艺,还要带动更多的人来学习这门手艺,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古丽米热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像古丽米热一样的技术精湛的工匠有20名,其中,有7人在市内开办铜器制作工作室,13人在铜器店从事铜器设计和纯手工制作,人均月收入4000元。

在带动就业,传承铜器制作技艺的同时,项目传承基地工作室成了游客了解非遗文化的网红打卡地。工作队邀请当地网红到店,通过“这就是库车”“尽享库车”网络平台直播推介,向旅客介绍、推荐、展示铜器的传统制作工艺和特色产品,还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吸引市内各大商场、纪念品店前来购买、定制。

今年以来,各工作室销售铜器1000余件、销售额20余万元。制作的铜壶、铜盘等180余件精美工艺品,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回头客带来了新顾客。

“我们抢抓旅游黄金期,依托援疆资源邀请宁波市网红团队进行线上直播带货,将‘流量’变‘留量’,拓宽销售渠道。积极参与‘新疆是个好地方’旅游推介活动,带着展品走出去,让非遗文化得到传承的同时带动群众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李玉栋说。(阿克苏地区“访惠聚”办公室 徐秀芳、马玫 供稿)

非遗“活”起来 村民“富”起来-昆仑网—新疆党建网